天台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说到这个,就要说说我们天台的国清寺了。国清寺是朝鲜与韩国天台宗、日本天台宗和日莲宗的祖庭,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北4公里处,其寺名取自“寺若成,国即清”。我们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我国寺院四绝,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接下来,就说说国清寺的景点:大雄宝殿,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大雄”二字则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其他寺庙“大雄宝殿”这四字大都是横着写的,唯有天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是竖着写的,这是清代当时的皇帝在重修的时候御赐恩准的。这块竖写的殿额也显示国清寺当时的地位。
关于释迦牟尼佛也有一个典故: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诞生于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国王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诃摩耶,佛经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怀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生下后走了7步,每走一步带上都会出现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在天空盘旋,一条吐温水,一吐条凉水,给他洗浴。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所以乔达摩·悉达多就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之思想)。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王罗会见了他。尔后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
隋梅,中华四大古梅之一。有许多文人都为隋梅留下了宝贵的墨迹:如1964年,郭沫若游寺留诗云:
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
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邓拓《题梅》诗:
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
不须脂粉添颜色,犹忆天台柏见时。
牌坊,代表了一种信仰,是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隋塔,也称为报恩塔。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想要在天小憩,当时五百罗汉想和观音斗法,所以两方约好在天亮之前为天台人民干一件好事,说罢便开始行动,五百罗汉便在国清附近造塔,但是没有砖块,罗汉们便从灵江入海口的地方沿着灵江运砖过来,他们边运转边把海水往里赶,不料弄错了路,所以又急忙调头,总算到了鱼目山,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把两座山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观音见罗汉没有完成便学鸡叫,没想到全县的鸡都叫了,罗汉以为天亮没把塔顶安上去,便停了下来,现在这座塔的塔顶还安放在塔顶寺。
七佛塔,守护在国清寺山门前。为纪念“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而建。
“双涧回澜”,天台山八大景之一。双涧回澜这个名称的来因是每当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的情况,甚至这丘田下大雨,而相邻的那丘田却红日高照,故有“雨不过丘”之说。
玉佛阁,天台宗文物的陈列处。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以及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