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纪念馆

旅游

宋应星纪念馆

1 简介

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是江西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原址位于狮山大道中段,是一座园林式仿古建筑群,占地面积十二亩,馆中有三幢殿堂式的朱红建筑,坐北朝南,纵向排列。纪念馆始建于1983年11月,竣工于1987年9月。1985年6月,县人民政府行文认定“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为二级机构事业单位,隶属奉新县文化局。

2 历史

  2003年,鉴于宋应星纪念馆原馆面积小,馆舍条件差,布展条件不足,不能充分展示宋应星及《天工开物》一书的成果,择址新建宋应星纪念馆。新纪念馆选址于冯田工业园区的应星农业科技示范园“宋应星公园”内,占地面积为60亩,已建设主馆一个(陈展宋应星生平和《天工开物》一书成就)、分馆两个(分卷介绍《天工开物》十八卷科学技术内容)。

  新建的宋应星纪念馆主题定位注重历史名人馆展示与科普教育功能相结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与休闲娱乐功能相结合。做到了寓教于乐,既充分展示宋应星伟大一生的生平和<天工开物>一书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精髓以及“技术是自然和人类之间协调的产物”这一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展示中华科技文明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馆内准确地展示中国古代科技历史文化、图片、图表,同时以直观的形式,在一些可以场景化的内容上,设置以互动参与的休闲娱乐形式。馆内还收藏有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多件实物、文物。

3 背景人物

  宋应星,他是明代官员弃官转向自然科学研究的第一人。在“官本位”的明代,能放弃五品高官不做,转而研究中国古人的生产工艺,并取得杰出成就,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这样的人在明代几乎找不出第二人。

  宋应星不是年青时就喜爱自然科学,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他向往的是当人上人的朝廷官员,这与他的家庭有着密切相关。他出生在奉新县牌楼村一个破落官僚家庭里,曾祖父宋景是进士出身,在明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官居极品。他的故居有一座“三世尚书”牌坊,就记录着他家先前的辉煌。宋应星年轻时也是刻苦读书,走的是科举之路,力图重振宋家昔日的辉煌。

  奉新的“天工开物园”以宋应星的“物生于天、工开于人”的精神,发展成一个现代工业加工区,取得初步成功。宋应星在江西如同一块抢手的香饽饽,多个地市都高举宋应星的大旗,争相创办“天工开物园”,借名人效应为当地的经济服务,希望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宜春市认为宋应星是宜春人,于是有人举起宋应星大旗,计划在离宜春市区18公里的明月山建“天工开物园”,规划十分诱人。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南昌市和长沙市之间,浙赣铁路线旁,交通便利。山林面积达136平方公里,有珍奇的动植物、原生态的森林、茂密美丽的竹海、水量丰沛、流态纷呈的瀑布。“天工开物园”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共设三个大馆:陈列展览馆、游览参与馆、演艺展示馆,展览馆陈列《天工开物》中的精华内容,包括介绍宋应星的生平,书中记载的耕作制作技术、农副产品制作技术,该书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与对后世的启迪功用。

4 影响

  一位历史上的名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无数次凄风苦雨的冲刷,直到今天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仍是一面光芒四射的旗帜,仍在为后人造福。明朝晚年,江西奉新县出了一位名人宋应星,他的功名只是举人,官阶最高是安徽亳州知州,在官场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重大建树,然而他的一部巨著《天工开物》在中国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留下的遗产至今还在为世人造福,还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5 传承意义

  纪念馆经常组织有关中国古代科技主题的专题展和专题活动,自新馆试营运以来,已先后接待中央、省、市、县领导团参观140余批,接待青少年学生20000余人次,有效地履行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现已成为一个服务于全国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普教育活动的优秀场所。

6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5月至10月7:30-18:00;其他时间: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一年四季皆可

   吃:宜春因于湖南相连,许多菜肴都具有比较浓的湘味,而且宜春饮食还融合了些许少数民族的特色。生炒麻辣仔鸡,红色的辣椒通过视觉与味觉刺激着食客的每一个细胞,辣得过瘾;樟树油炸豆腐,让人更容易想到湖南的客家菜风味;独特的炒扎粉,别具一格,满足那些厌倦米线、米粉的人。

   住:宜春相对国内一线城市而言逊色不少,市内高档酒店为数甚少。中、低档宾馆、旅社遍布市区各大街小巷,基本能满足需求。游客只要不是很挑剔,还是能玩好的同时,住的舒适的。

   行:奉新城内无公交车直达,可做坐出租车。

   娱:馆内还收藏有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多件实物、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