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 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 AAAA 级旅游区。双龙风景名胜区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山、赤松山、大盘天和家园里六大景区,其中双龙洞和黄大仙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桃源洞、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等。“第三十六洞天双龙洞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一青一黄的石头很像两条龙,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热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
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那些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 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一公分,十毫米)。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长15余米,宽3米多。要想进入内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过,不得稍做抬头,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惊险,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这种进入洞中的方式非常特别,一定要躺在小船里,顺着水流进入洞中。记得在初中的一个暑假,我和小伙伴怀着兴奋和好奇去了。在洞口就像进入了空调房般凉爽,但又不像在空调房那么闷,空气清新,呼吸都变得那么舒服,心情顿时不再燥热。果然,是躺在船中顺着水流进去的,头都不能抬一下,抬头就撞到岩石了。这么特别的金华双龙洞旅游风景区,你不想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