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烈士陵园座落在徐州市邳州市运河镇张楼乡境内,四周轻松翠柏环绕,占地22亩。1965年11月开始修建陵园。1967年建墓,1976年建纪念馆,2013年全面升级修建。王杰烈士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王杰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最前面,为全连探路。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同志抗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王杰同志就是用类似平凡而闪闪发光的动人事迹,实现了他的英雄志愿。王杰是被毛主席题词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1965年被部队选派到邳县张楼,担负训练民兵埋设地雷的任务。7月14日当王杰全神贯注的向张楼地雷班的十二个民兵示范埋雷时,地雷突然地冒出烟来,千钧一发之际,王杰用自己的身体扑向了地雷,英勇牺牲。六十年代和雷锋一起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陵园内有主要景点有展览室、王杰像、王杰牺牲处、王杰墓、王杰牺牲纪念亭、题词碑墙等。纪念亭建于王杰牺牲处,为飞檐崭角式,双层6角琉璃瓦形,青松环绕,人们还在这里立碑,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烈士;亭南为展览室,陈列王杰同志遗物及各种纪念品;纪念室南为烈士墓,墓体系水泥圆拱形建筑,墓正面及两侧墙壁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及烈士诗抄。烈士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年底,邳州市启动了纪念馆全面提档升级工程,2014年清明节前整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绿化和辅助设施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王杰纪念馆的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从大门到园区绿化以及纪念馆都进行了升级改造,特别是对纪念馆的翻新重建,使得整体建筑更加庄重大气。 道路整洁宽敞,绿化清新肃穆,纪念馆南侧的王杰纪念碑粉刷一新,西面新开挖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河岸边装上了不锈钢护栏,最引人注目的是老馆被高大庄严的双层新馆所取代。纪念馆内,设有阳光哺育、军营放歌等19个展位,各类实物、图片、史料,生动再现了王杰的成长足迹和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