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有 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 中国孙子兵法城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惠民县的西北隅,是孙子故里人民为了纪念伟大军事家孙武而兴建的华夏兵学第一圣殿。景区占地面积260亩,核心部分由15组秦汉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及南北广场组成,每个院落通过各种细腻的场景模拟,翔实的图文资料,并配以声光电特效,充分展现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与三十六计的兵学智慧,深刻诠释了传承千年的兵学哲理,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两圣人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与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而闻名中外。魏氏庄园主建筑群共三进九座院落,有大小房屋254间,将具有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堡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组独具特色、国内罕见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民魏氏庄园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
它是鲁北平原上霍然而起的一个奇迹。
那青色砖屋青色的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
由济南沿220国道东北而行百余公里,到达惠民县的魏集。下国道不远,快要抵着黄河坝堤的地方,就是那谜一样的魏氏庄园了。这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那青色砖屋青色的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
魏氏庄园由三组建筑群构成。历史最久的福寿堂为魏毓柄的五子、当时首富魏振菖,于同治四年即1865年所建,共70间房,占地4亩多。徙义堂,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于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时所建,原有房子80余间,占地近5亩。应该说,这两处宅院在当时的惠民县乃至整个黄河北,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豪宅了,但与树德堂相比,又只能算是一两处陪衬的风景。
魏氏十世魏肇庆的宅第树德堂坐落于魏集村东南。树德堂始建于1890年,历时3载完竣。整个建筑群包括城垣、住宅、池塘、广场、祠堂和花园,共计房屋140余间,占地50多亩。建筑采用了传统的砖石木土混合材料,集古代防卫城垣和北京四合院功能于一体,内宅兼北方传统民居及南方阁楼建筑之风格,是鲁北平原上霍然而起的一个奇迹,是魏氏族人想象力的一个奇迹。
据说为了树德堂的设计,魏肇庆遍访鲁北及胶东一带官贵名绅邸宅,都感到不尽如意,遂去京城寻访。魏肇庆本人少时曾在北京上太学,京城皇家建筑的气派和民居的隽永给他留下了强烈印象,并注入了他早年的梦想。魏肇庆生父及嗣父均曾在京城做官。凭着他的关系,自然找到宫廷御用设计师并不费力。设计师说:“设计我容易,只怕你没钱建。”魏肇庆微微一笑说:“我就是不缺钱。”最终建树德堂耗用魏肇庆的银子据说是10万两。笔者查阅了一下,这在树德堂动工的1890那一年,恰恰是整个大清国北洋海军全年军费的十三分之一。
这耗巨资建造的庄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庄园呢?多少年以后,来此游览的后人感受最深的是它的所谓“防御功能”:整幢庄园基础被掘来之土垫高了一丈,使树德堂成了平原上的一座高台,据说为防黄河水患。整幢庄园被一圈数丈高的城墙围住,城墙上是甬道和堞墙,四角是了望堡。在层层院落及屋宅间,遍布有武器库、兵勇寝室、暗室、暗道和防御吊桥,据说为防匪盗之患。
后人很难理解庄园主近乎于病态的戒心,但于生活在那个特殊动乱年代的魏肇庆来说,却十分自然。魏肇庆出生前的1851年,太平天国及河南捻军相继起事。1868年,值魏肇庆15岁时,捻军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圩而御。这以后,社会动乱日剧,处于鲁冀两省交界的鲁北更是匪盗横行,劫富事件频出。庄园开始兴建前两年,即1888年,就有“巨盗”夜入魏宅,给魏氏族人心中留下了长久的余悸。再者,因政府衰败,黄河堤坝长年失修,仅树德堂动工前5年间,黄河下游就决口了3次,其中决口刘旺庄距魏集村仅60里。魏肇庆做梦都担心黄河决口将其几世积攒的财产化为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