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之乌衣巷王道谢安纪念馆

旅游

六朝古都之乌衣巷王道谢安纪念馆

  唐代的刘禹锡来到秦淮河寻幽访古时,发现雕梁画栋已经不复存在,感于世事兴亡更替,因此写下了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夫子庙里面就有个乌衣巷,乌衣巷又为何而得名呢? 有神话传说: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风暴翻船,漂流至乌衣国,娶妻生子,后复回故里,但十分思念乌衣国亲人,因此将居所之巷取名为“乌衣巷”。也有一种说法:因王导、谢安两家弟子裙履风流,都喜欢穿黑衣,所以后人将此巷称为“乌衣巷”。
其实,乌衣巷之名源于孙权定都南京之际。公元229年,孙权定都南京,当时秦淮河东岸还属城郊,驻有军队保卫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驻军营地则称“乌衣营”,至西晋末年,乌衣营旧址改称乌衣巷。司马睿南渡建康(南京)后,王、谢望族才立宅乌衣巷。

在乌衣巷里面有个王道谢安纪念馆,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就是东晋时期的两大显赫家族,以王导为主的王家和以谢安为主的谢家。纪念馆里有他们的画像,来燕堂,听筝堂,王导家族世糸表等,包括侄子王羲之介绍等。还有王导的手迹,东晋的佛像菩萨像等。

下面个大家介绍下王道谢安的生平。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室南渡,元帝即位,王导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联合南北衣冠大族,安抚流民,匡扶晋室,受诏辅佐明帝、成帝,历仕三朝,为东晋中兴之功臣,有极高的声望,被称之为江左夷吾。

西晋末年,手握重兵的王导眼见西晋难以挽回的残败格局,于是向当时的琅邪王司马睿献策,劝其移师坐镇江左,渡江至建邺。这一举措使得西晋灭亡后,江左的政权又继续维持了一个世纪的统治。王导以“中兴”功臣于大兴元年(318年)出任丞相,加以其堂兄王敦拥重兵坐镇武昌,使得王氏家族达到了政治权利的顶峰,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精通围棋之艺,在家常与儿子王悦、王恬等以下围棋为乐。《晋书-王导传》载:“导子悦,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导尝共悦弈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

王导逝世后二十年,东晋的政权由谢安辅佐

谢安(320-385)东晋名相,军事家,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南迁士族,和王导同列为大族之首。谢安少有誉,为王导所赏识。年轻时,隐居会稽东山(今属浙江绍兴),累辞朝庭征召。与王羲之等,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作文,无出仕之意,曾参加“兰亭修禊”诗酒会。谢安年逾四十方出仕,时称“东山再起”。谢安识大体、善用人,命兄子谢玄练北府兵。

谢安宅第在乌衣巷,他为人沉着有胆识,酷爱音乐、工行书,有儒将风度,人称“风流宰相”。由于淝水之战大捷,威名显赫,引起皇族忌恨,受排斥,出镇广陵,后病逝于京都,葬于梅岗。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 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