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邻重庆合川区、西靠四川安岳、南连重庆铜梁县、北接四川遂宁县 。潼南县是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的故乡。潼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多,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有全国最大的鎏金摩岩大佛,有全国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字,有全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居民建筑群和全国最大最年轻的“马龙山卧佛”,还有近几年兴起的菜花节。
1、石磴琴声
“石磴琴声”,重庆潼南八景之一。人们常见的乐器,用吹拉弹击之法,便能发出悦耳动听的乐音。然而在四川潼南大佛寺,有一架巨大的“石琴”,它勿需吹拉弹击,只需游人沿着洞口石级缓步而登,便有奇妙的古琴音相随。而且,每级石磴之音高亦稍有变化,自下而上,由低沉浑厚逐渐变得高亢铿锵,其声婉转悠扬,甚是奇异。明朱孔阳刻诗赞之“琴到无弦,听者自稀,上古遗音,造化玄机”。古人摩岩刻记命之为“石磴琴声”。洞中能发出琴音的石磴共15级,其中,有7级 特别清越洪亮,犹如槌击编钟,又似弹奏禄绮,故俗称“七步弹琴”。因其位于大佛寺侧,又有“大佛石琴”之称。
石琴傍寺面江,处大佛阁右侧25米,座南向北,偏东约30度,为一个凿自江岸陡峻高峭完整无缝之岩壁的石洞,古称“大佛洞”。俯视呈黑体“I”形,纵向为主洞,洞口第一级石磴距岩顶高7米,岩上又以不等的条石砌筑,使洞口最高处达11米,洞口沿岩凿就石磴计24级,每级高低宽窄不等,一般高25至30厘米,踏步宽38至45厘米;横向为侧洞,有石磴12级,较主洞石磴略低略窄,通过侧洞便可直达山顶。整个石洞全长25米,宽3.2米。洞外,砌有高27厘米,踏步宽45厘米的石梯18级,组成垂带踏道与江边古道相连。这层层阶梯自山顶直达山底,似从空而下,大有“天阶谁向空中起,婉转千层叠鱼鳞”之概。
在石洞中的转角处,有用条石砌成的两道券形门拱,组成高4.1米,宽2.1米,深4米的单拱门洞。拱座均高2.9米,长1.3米,为9块,厚薄不一的条石叠建。左座宽65厘米,右座宽55厘米。左右两拱座之上用高40厘米的券石13块砌成弧径为1.2米的石券,券上用厚18厘米,长短各不相同的6块薄券石镶砌,两旁则用方石砌平。两道拱座相距1.4米,其上,覆7块长2米、厚12厘米的板石,板石之下置径17厘米的方木为梁。从木梁的腐朽程度和石料的风化程度来看,此门洞非属现代所建。民间传为凿洞时造就,还设有木门2道。经实查,于第一道拱座内侧,离地面高1.15米处的两石壁上皆凿有一圆孔,左壁孔径12厘米,深38厘米,右壁孔径11厘米,深14厘米,为当时插门杠之用,又于地面清理出一条宽17厘米,深18厘米的石槽,显然,此槽用以镶嵌门槛。其它地方并未见安制大门的痕迹。因之,古时曾于第一道拱座后仅设置有能够关启的双扇木门1道,并非两道。门洞究竟建于何时,在门洞拱座的石壁出露1则不完全的题记,仅见楷书2行“明嘉靖壬寅春吉四川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 史蒲坂舜原杨瞻书遂宁县知县杨泰主簿李守维立”。正文全被拱座遮掩,据此可知,这座石砌拱门的建造时间,其上限年代应为明嘉靖壬寅(公元1542年)之后。
据县志载,石琴的开凿者为寺僧。从洞中所存的19则题刻的镌石者名姓来看,仅4则不为寺僧所刻,其余多尾署“本山住持惠杲镌”、“住持了义镌石”、“本山修造具戒比丘智能镌”、“本山住持悟放”、“本山住持□□”等。所刻字体有篆、隶、楷、行、草、无不齐备;字迹或大有尺许,或小如樱桃,皆笔划清晰、雕刻细致,一丝不苟。从雕刻技法看,虽称不上十分高明,亦非一般的匠工所能及。从这些镌刻者的留名看,说明当时庙中能做较精细一些石活的和尚已经为数不少,而做那些开山采石等粗活的寺僧也就更多了。因此,开凿这一石洞的工匠为寺僧也就令人置信的了。
从石琴岩壁上的碑刻题记可以看出,石琴的建造年代为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年间,建造者为大佛寺僧,与县志记载是相吻合的。
潼南大佛石琴,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它以声音宏亮,音色优美,年代较早,题刻繁多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古代文人墨客以及如今广大的中外游客。游人每每至此,尽情揽胜探幽,欣赏借鉴,耳目一新,飘然欲仙。
2、大佛寺
潼南县大佛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潼南县1.5公里的定明山山脚,是潼南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定明山运河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游览胜地。寺创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寺内古壁上存有历代名人题咏,其中飞霞、天开图画等,颇有艺术价值。景区内的摩岩饰金大佛高达27米,是全国最大的饰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原分上、下二庙。上庙居南山之巅,下庙依山面江,两庙无道路可通。明宣德中寺僧选择这堵距大佛阁右侧25米处完整无缝的陡峭岩壁,按回音原理开凿石洞,沟通了两庙,且又不直接通向山顶,使大佛洞前与鉴亭对峙,内有转角石壁,洞壁夹立,平整高耸,产生很强的回音共鸣。特别是寺僧在开凿石磴之时,有意增加石磴的高度,使人上下石梯时脚步异常沉重有力,因而使岩壁较高处的第5级到第19级的石磴,凡步履所触,其悠扬的琴声便在洞中久久回荡。古时,洞顶两侧各植有1株古老的黄桷树,盘旋虬曲,枝叶交错,兰天一线、白云浮空,娇阳透过枝叶间隙洒下缕缕金光,不仅为环境增色不少,还使回音效果大增。足踏石磴,有的发声若高山流水般清澈幽远,有的发声竟如龙吟虎啸般宏亮深沉。历代墨客骚人觅胜至此,莫不赋诗勒石,赞景咏胜。明监察御史陈讲写下“飞磴横琴本无弦,高山流水步躞边”的名句。遂宁令范府更是多次重游,对美妙的琴声倍加赞誉:“重登更得山前意,缓步犹闻云外声。岩半月明孤鹤泪,江边风细老龙惊”。古代文人学士留下的诗咏题留,鳞次栉比,镌满岩面,细细赏玩这些壮丽诗篇,眼观琳琅满目的书法珍品,耳闻清幽飘摇的古琴仙乐,令人心旷神怡,游兴倍增。真有“萦回小洞底,豁然异尘寰”之感。
大佛寺现在尚存大佛殿、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质结构古建筑,多系清末遗物。其中大佛殿堪称壮观,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阁飞檐,结构独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坐像一尊,周身贴金,金光灿灿。像高27米,结跏趺坐,头系螺髻,袒胸,套双领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胸,施无畏印,形态庄严肃穆,双目炯炯传神,气势尤为雄伟。故称之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着从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龛,700余尊,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等83则;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景区内不仅金仙伟岸,而且怪石成趣、侠雨兴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玉皇殿、观音殿、大佛殿、石磴琴声、鉴亭、顶天佛字、关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3、马龙山卧佛
摩岩凿造在马龙山太阳坡的北面崖壁上,是大足会首肖益谦请石刻大师于民国十九年春(1930)开凿,民国二十年(1931)完成。卧佛长36米,头长9米,手掌长3.8米,比大足宝顶卧佛还要长4米,是我国第一大卧佛。卧佛头饰螺髻,面颊丰满,双目微闭,神态安详,衣纹简略,右肋而卧。卧佛头枕莲台,为九龙所托。龙口清泉流淌,大旱不绝,永恒地沐浴太子,众仙和护法诸神肃然侍立,衰恸如丧考妣。匠师独具匠心,只刻出佛的上半身,至膝部即刻出云纹并施彩绘,给人高深莫测之感。整个造像构思奇巧、工艺精湛,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而不粗蔬,情态庄严现而又和悦,慈善安详,给人以宽厚容物之感,实为我国石刻艺术的珍品。
五百罗汉造像,在马龙山木鱼坡北面岩壁上,今存167龛495尊(已塌毁2龛5尊)。所刻罗汉,男女老少无所不有,喜怒哀乐无所不具,姿态纷呈,表情丰富、雕刻精湛,个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4、菜花节
自古历来是中国的油菜之乡。自2008年以来,潼南县连续举办菜花节,30万亩油菜花吸引四方眼球,引来八方游客。2009年,潼南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之一;2010年,被评为“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之一。
潼南是著名的油菜之乡,种植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陈抟老祖的香油点灯到万家百姓的饮食安康,千百年来,潼南油菜之花都以其磅礴之势、倾国倾城之美与百花争奇斗艳,为大地凭添金色之美!潼南菜花节至今已成功举办第四届,潼南菜花节以它独特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全国层出不穷的菜花节中,潼南享有中国最美花海和重庆旅游赏花胜地的美誉。为进一步雕琢“最美花海”的胜景,潼南在景区可视范围内种满了油菜,核心景区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在青岗村,种植有直径为236米的中国最大的植物太极图,带给游客全方位的花海美景,可谓芳草遍地,繁花簇拥,饱览无限美景,美不胜收。不仅如此,景区在沿途陈列了鲜花柱、鲜花门和景观小品等装饰,在各节点展示花海写生图、儿童牧牛图和太极推手图等体现农耕文化、太极文化的稻草人,极具文化韵味。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介绍,这些美丽的风景还需你亲自体验,欢迎来重庆市潼南县来旅游,领略当地的旅游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