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新馆

旅游

深圳博物馆新馆

深圳市博物馆新馆
深圳市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东翼、刚落成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南向深南大道,北对莲花山,市民得地利之便。在整体设计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高贵典雅而大气。一楼开始往上的所有展区,都围绕着天井,这种设计便于观众参观,不走重复的路,每层都可从头看到尾。先进的设计理念、完美施工和声光电效果与精选的实物、照片、文件相配合,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
一楼中央大厅,是一个明亮阔大、五层到顶、岭南风格的“天井”,天井面积2160平方米,可以容纳上千人的活动,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此厅堂之大,仅次于首都博物馆,在整体设计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高贵典雅而大气。天井四周是米黄色的大理石墙壁,一楼墙壁的正中镶嵌着巨大的LED屏幕,里面循环播放着各展厅的内景,而一楼展厅南侧的多媒体资料查询系统,可为观众提供文博资料搜索和查询,提供数字影像浏览和数字影音点播服务。往上看是各层的展区、回廊、电动扶梯;再往上看则是方正的穹顶,先是疏密有致的白色金属网格,再外面是巨大的玻璃天窗,外面和煦的阳光,透过天窗和网格洒落下来;而屋顶又设计有智能自动遮阳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智能调节室内采光。
乘电动扶梯,上了二楼,古代史、近代史、民俗学的专家分别接待了我们。第一个展览就是“古代深圳”(史前—1840年),走进序厅,扑面而来的就是海蓝的基调,地面是蓝,油画背景的大海是蓝,海洋文化背景衬托着巨幅铜雕,铜雕浓缩了深圳7000年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元素,或新石器时代的猎人,或东晋南头古城、客家围屋,或大鹏所城抗英的殊死对决。展览分“先民足迹”、“城市开端”、“海洋经济”、“海防重镇”、“古代移民”五个部分,通过数百件深圳地区出土的文物、历史文献以及栩栩如生的模拟场景,展示了有着6000多年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的古代深圳。往前走,就是第二个展览“近代深圳”(1840—1949)。近代深圳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该陈列以深圳人民反侵略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百年抗争”和反映民生状况的“社会经济”为主线,通过400多件实物和300多幅图片,辅以雕塑、油画、壁画、场景复原、影视等陈列艺术手段,生动地展示了近现代深圳的发展历程。然后就是第三个展览“深圳民俗文化”(清代至今),深圳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该陈列部分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民俗四部分,全方位展示了鲜活的“乡土深圳”。
三楼是3200平方米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1978—2008)和可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我们先看到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之根”,那就是改革开放前深圳的前身——宝安县展览的展室,宽大的展厅里面有两株巨大的榕树,几组雕塑反映了那个时期深圳人的生产和生活。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进序厅,正面是拓荒牛奋力拔出树根的青铜雕塑。而序厅的两侧从上到下,则是浅浮雕,一侧是历史上深圳的景观和风貌,一侧是今日深圳现代化的场景,上面是深圳的城市风貌和自然景观,序厅的里面则是深圳《继往开来》的巨幅图片和下面的沙盘模型,很有气势,展现当今深圳的现代化和深入推进改革的场景。接下来则依次是展览的三个厅,一是“特区开创阶段(1978—1992)”,二是增创新优势阶段(1993—2002年),三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阶段(2003—现在)”。在“蛇口开山炮”的展位,以3D手段展现出当年蛇口移山填海的雄奇景观;一幅新近创作的巨幅油画,连同仿真人硅胶塑像,反映上世纪80年代国贸工地“三天一层楼”的紧张工作场景,给人一种立体感强烈、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画的对面,是当年基建工程兵的简易宿舍,里面是由硅胶技术所制作的七八个仿真人,这些人物或收拾工具,或写家书,或洗衣,或拉二胡,全是那个年代建设者的业余生活影像。

特色:深圳市博物馆新馆现代化,还有另外两个特色,其中一个就是数字化的应用,为数字化建设我们已经投资2400万元。例如改革开放史展览的《继往开来》大沙盘模型,其展示了今日深圳的现代化风貌以及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美好前景,而上边大荧屏则放映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像资料,与沙盘模型互动。又如“随身导航”系统,分布于18处重要场点的信息服务智能标签,观众可通过办理智能卡,在参观时主动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博物馆数字化可以延伸我们的服务,也有利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博物馆就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是以人为本的特色服务。这次博物馆新馆的展览开幕时, 在一楼会有500多平方米的展位,作为儿童的观赏区,服务对象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所展览的文物和景观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是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通常涉猎过的。在二楼“深圳古代史、深圳近现代史”展区的休息间、三楼“深圳改革开放史'的休息间,将各自开设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咖啡间和茶室,供观众休憩和交流。

推广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