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山森林公园的景点介绍:
红崖湖景区位于小敷峪浅山地带,北起山口,南连石门峡景区,东临潜龙寺景区,西接少华峰景区。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间,总面积1930公顷。是进入公园的第一个景区。区内谷地宽阔,山环水抱,湖潭相连,峰峦突起,人文景观遍布。
石牌坊
位于少华山前旅游公路上,高14.6米,宽26米,五孔结构,由汉白玉石材建成,通体洁白,气势恢宏,是时下西北第一大石牌坊。牌坊门额正中镌刻的“少华山”三字,为中国书界泰斗沈鹏先生亲笔书写。牌坊前花红草绿,雪松婆娑,牌坊后是20米宽的旅游大道直通景区。该牌坊是少华山标志性建筑之一,2007年5月建成。
宁山寺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森林公园大门东侧,宁山北麓。据记载,北宋熙宁五年(1072)及元佑元年(1086),今柳枝镇半截山和莲花寺小敷峪内分别山崩,当地僧众以图镇山,在此建寺。该寺座南面北,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主要殿宇雕梁画栋,脊兽琉瓦,尽呈明清风格。寺内古木葱茏,青竹萧萧,溪水环绕,清静无尘,为关中名刹古寺。佛界高僧慈云法师曾在该寺主持佛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曾为该寺书写对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信之徒”,并题山门横额“宁山净寺”。寺院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来寺发心还愿不绝。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宁山寺古庙会,期间方圆百里内的僧侣、信众和香客,数万人云集宁山寺,讲法诵经,拜佛祈福,游赏观景,成为陕东佛界一大盛事。
敷谷湖
位于小敷峪口,由原小敷峪水库改建而成。湖坝高30米,长116米,东西与对峙的山崖相连。坝顶上建有别具风格的廊桥,白柱蓝梁,平顶透格,清秀典雅,东西桥头各有一座凉亭扼守。廊桥上方有“敷谷湖”三个红漆大字,为陕西当代著名书法家吴三大所题写。桥下是湖水溢流形成的33米宽,30米高的银色水幕。水幕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多有彩虹出现。湖面开阔,波光粼粼,面积约5万平方米,水深30多米,湖水碧绿,如天然翡翠。湖西的峰崖峻峭壁立,一条50米高的瀑布悬挂在峭壁上,瀑水冲击湖面,激起千层雪浪。坝北的深谷中有一金色巨龙,盘曲戏水,威严中透出几分灵动。山崖、湖水、瀑布、大坝、廊桥,互相映照,形成了特殊的湖山风光。
红崖绝壁
进入山口3公里,可观红崖绝壁。绝壁自然而成,呈凹形,面东而立,高约300米,宽约500米,直上直下,直插云天,崖壁褐色,气势雄伟,为国内所罕见。绝壁底部建有百米廊道,红柱黄瓦,石栏围护,与登山步道相连。据传说,红崖绝壁下有藏宝洞,为九纹龙史进当年在少华山聚义时所凿造,内有金银财宝无数。后有人到崖下探洞寻宝,但都神秘失踪。绝壁下是曲堤柳岸的红崖湖,站在廊道上环视,可领略“一湖烟水千株柳,四面云山万仞崖”的景致。
寇公祠
猴王峰
位于红崖绝壁南侧山峰之上,天官府遗址之下,是为纪念和祭祀寇准而新建的一处人文景观。寇准(961—1023),华州人,曾任北宋宰相,在北宋抗击辽国的战争中,建立丰功伟绩,受到后世敬慕。后寇准遭贬,曾来此隐居。在一些小说和戏曲中寇准被称为天官,因此寇准隐居的地方称天官府,祠名寇公祠。该祠座西面东,三间一开,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祠内正中有寇准塑像,四周墙壁上是反映寇准生平伟绩的壁画。祠前平台上建有天官亭。该亭八角重檐,造型彩绘呈宋代风格。天官亭牌匾为陕西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写,两侧亭柱有抱对:“青山有德伴名相;皓月无暇照幽亭”。寇公祠建在峻峭的山峰上,有索桥、石阶步道、栈道可上下安全通行。
猴王峰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耸立在奥吉沟口的一座独立山峰。高约200米,因形如一只巨猴而名猴王峰。猴王峰东侧峰峦叠起,峰头也似形态各异的猴子。站在八里桥向南观赏猴王峰,可看到一只巨猴正襟危坐,仿佛口中念念有词,周围数只小猴或抓耳挠腮,或低头思索,一副猴王诵经、群猴听道的画卷,自然天成。传说猴王峰是唐昭宗李晔当年滞留华州时,所带的一只通人性、会人语的猕猴“孙供奉”的后代经陈抟老祖点化而成。猴王峰脚下跌水流潭,动静有致,金鼎渡河水涌流,激起千堆雪。
还有一说。相传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悟空和八戒结伴前往花果山看望悟空的猴子猴孙们,途中忽听有群猴嬉闹之声,悟空低头看到:“此乃什么山,竟有我的儿孙?”于是他们降落云头,来到群猴中间。群猴一看齐天大圣驾到,赶紧齐齐嗑拜,其中一猴告诉悟空,这是少华山,他们在这里已栖息了数百年。悟空放眼一望,好一座俊秀之山,于是将佛经一部分传于猴王,让其带领群猴不要只顾玩耍,要好生修行,八戒并将其形象留在了少华山上陪伴群猴。之后,这只猴王带领群猴勤奋诵经,猴性颇灵,久而久之,在这灵山秀水的熏陶下,终于修成正果。
后来菩萨便将他们诵经的场面点化为一个永恒的瞬间,永久的留在了少华山上,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猴王峰、八戒峰、和群猴峰
杜牧台
石门
越过杜公桥,可登杜牧台。杜牧台是杜公桥东南山腰上的一个平台,因晚唐诗人杜牧曾在此作《望少华三首》而名杜牧台。杜牧(803—约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性刚直有节,诗明媚流转,富有色泽,七绝尤有情致,人号“小杜”,以别杜甫。杜牧台上建有三间古亭,杜诗《望少华三首》被镌刻在亭旁的石壁上,四周林木繁茂,花草葳蕤。站在古亭向河西望去,少华峰高耸挺拔,巍然屹立,风姿秀逸。山脚下,一河溪水,弯弯曲曲,,向北流去。想当年,空怀报国之志的杜牧,站在此地,也被如此美景所陶醉,“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的绝句脱口而出,脱离仕途、隐居少华的情怀涌上心头。
附:杜牧《望少华三首》:一、身随白日看将老,心与青云自有期。今对晴峰无十里,世缘多累暗生悲。二、文字波中去不还,物情初与是非闲。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道爱山。三、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娘娘庙
又称玉女庙,位于玉女桥南山岭之巅,坐南面北,三间一开,青砖灰瓦,油漆彩绘尽显道教风格。庙内中央供奉娘娘女神,面容慈祥 庄严。男女侍童各列两侧,男童手捧书卷,女童手持玉如意。
娘娘庙原址在今玉女桥南三十米的大道中央上。原庙坐北面南,依次建有戏楼、中殿、上殿及两侧廊房,初建何时现无考,仅知最晚一次整修为明崇祯八年(1635),1966年原庙全毁。庙主据传为华县下庙一带村姑,在此地奉道自修,乐善好施,为人治病,羽化成仙后,当地人立庙祭祀。明清以来,信众香客进庙祈福、求子、祛病多有灵验。
庙北山崖上有“养心洞”,传说为娘娘神栖修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