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化羊庙

旅游

户县化羊庙

化羊庙,因位于户县化羊峪口而得名。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化羊庙雄踞于化羊峪口,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二山挟抱,一水傍依,桧柏环周,林木葱郁,风景优美。“化羊宫”之名,最早见于明王九思《游山记》:“由金峰东行半里许即化羊宫”。据明正德年间永寿王谒泰岳行祠之句:“化羊庙,即东岳行祠,”又称“天齐庙”、“东岳庙”。过去东岳庙、天齐庙遍布中国大地,庙内所供主神东岳大帝在民间很有影响。其祖庙即在东岳一泰山之岱庙。东岳大帝其实就是泰山神,是泰山的神化和人格化,源于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山川崇拜。由于泰山神被说成执掌人世臣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厚薄之事、地狱各案薄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权势极大,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拜。《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唐玄宗封其为天齐王,意为功与天齐。宋真宗时封其为仁圣天齐王,后又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成为东岳大帝。所以,他的祀庙称东岳庙、天齐庙[1]。
化羊庙相传始建于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原有庙宇130余间,是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宏伟,规模壮阔,现存东岳献殿为主要建筑,保留元代建筑风格。文化大革命之后,整修了东岳献殿和一些建筑,现有庙宇49间。
2庙宇规模
编辑

东岳献殿

东岳献殿是我省保存稀有的一座元代建筑。面宽五间六楹,单檐式庑殿顶,

化羊庙
进深6米,明间宽4米,次间宽2.8米。建筑面积107.73平方米,属厅堂构架。斗拱除当心间用三朵外,其余各间均施一朵,攒当疏朗。根据斗拱彩制,斗拱作为铺料重拱、重昂;昂嘴扁平,大体保留元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相当古朴、雄伟、壮观。1988年经省文物管理部门拔款已修葺一新。献殿前矗有元代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文,下部汉文。另有《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系明景泰三年立。还有《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1]。
大殿

殿内中间供奉东岳大帝,是道教所封的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文昌君也称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仙。右边配享是宋朝“关中第一状元”——杨砺。据《宋史》载,杨砺(930-999),户县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状元,杨砺刚中状元,父亲就去世,故其悲痛欲绝,数日水米不进,以俸禄不足以养母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赴任。不久,又因母病辞官。后入京,任光禄寺丞。母亲病逝,服丧期满,转为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后任鄂州知州,因善于治理而名著于朝野。真宗赵恒登基前任,曾问其何年及第,杨砺默而不答。后赵恒知其为状元,后悔失言。从此,对其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离世后真宗十分悲痛,冒雨前往吊唁,因车驾进不了胡同,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追忆良久。回朝后,诏令罢朝致哀,追赠兵部尚书。9米。墓前石碑刻“宋进士杨砺墓”,为清高宗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户县知事汪以诚立石[1]。
万岁牌

万岁牌
原来竖立在东岳正殿西偏角的“万岁牌”也作了补修和彩绘。相传,宋真宗赵恒乏嗣无子,受状元杨砺奏荐,曾向东岳大帝祈祷求告,果得一子。真宗为报答神恩。特赐书:“东岳天齐仁圣帝,”并作成金字牌匾放于化羊庙。牌高七尺,宽一尺,其中牌座高五尺,雕刻精巧,书法挺秀,肃穆大方。最有趣者,因牌上有“圣旨”二字。据说麻雀从未敢妻其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