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座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市,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个园原来隐藏在东关街中段街北的一条深巷中,园门本在住宅之后。熟悉旧扬州的人都记得,个园在东关街。现在,为了游人方便,已将园门改在盐阜路(环城北路),由富春花园大门进出。游客观赏个园前后,均可在此歇脚品茶,尝几色维扬细点。由富春花园进入个园,须经过一个深巷,穿过一个藤萝阴翳的天井,仍绕到旧时个园的大门口。这里门额上题"个园"二字,园门两侧有平台,上植数竿翠竹,竹间有嶙嶙石笋。园门口便标出了个园的特色,就好像做八股文
"破题"。所以,进出个园由东关街改道环城北路,而进入个园的这个"门"没有改变,这对当时的设计者来说,是很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