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桥,原叫清宁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清明桥文化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伯渎港和古运河距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最近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2月份开始的,对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初见成效,预计在明年市民就有机会乘着小船,一览全貌了。从南禅寺门前的码头上船,途经宝塔桥、阳春桥、跨塘桥、清明桥等节点,一路欣赏着两岸"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这次的保护性修复工程,把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分成11个节点,目前第一期修复性工程即将结束,首批向市民开放的将是南禅寺节点、中国丝业博物馆、祝大椿故居等五个文化节点。其中丝业博物馆是利用永泰丝厂原厂房整体打造的博物馆建筑,包括丝业博物馆和薛南溟故居两部分。目前博物馆单体工程已经完成,而薛南溟故居修复工程和内部布景也已完成,并对外开放。祝大椿故居的修复工程更是十分细化,目前故居一至三进深已经完成,四进正在工程收尾,预计在元旦前就能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