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八闸位于永年县东南部,分布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镇境内滏阳河的北岸,距广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内的滏阳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镇田堡村止,在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从明嘉靖9年(1530年)开建闸之首,至明崇祯十四年(1645年)期间,先后共建成惠民闸、济民闸、普惠闸、阜民闸、便民闸、润民闸、广仁闸、广济闸八座灌溉闸。因均匀分布古城的西面,故称西八闸。
城西八闸的修建,引滏阳河水灌溉城西下坡地,灌溉面积达4.7万亩,滏阳河水量最大时,其控制面积达9万亩之多。从此城西一带的盐碱荒滩不毛之地,便为水稻丰产区。滏阳河北岸数十里受益很大。每至秋末,稻浪涌动,香飘四野;立在田边,蛙鼓噪鸣,身沐清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故有永年小江南之美称。清光绪《永年县志》载:“闸旁稻畦沟恤四注,每当谷纹绉,蛙鼓喧夕,景侯类江南水乡,旧志列为八景之一。即【千畦稻浦】。
西八闸排列次序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编为一至八闸。沿用至今的有三座;六、七、八闸,已修复使用的二座:一、四闸:废弃的三座:二、三、五闸。
一闸在西大慈村西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清《永年县志》载:“首广仁闸在城西南二十里贾葛村,万历四十二年知府张和忠建”。此闸已淤塞,但匾额和闸台尚完整,横书“广仁闸”三字。
二闸为“普惠闸”,在西大慈村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现已淤塞。
三闸“便民闸”,在西大慈村南,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原湮没废弃,1958年修复。
四闸为“济民闸”,在西沿村村西。嘉靖三十九年知府柳希玭,推官杨沛建。该闸早年湮废,解放后修复。匾额上刻“济民闸,直隶广平府立,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建。”
五闸为“广济闸”,在西沿村村南,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建,现已废弃。
六闸为“润民闸”,在西王庄村北,明万历十六年(1560年)三月建。该闸基本完好,匾额上书“润民 闸”,在闸东北十余米处立有明万历十六年所刻《广平府敕建润民闸记》石碑一通。
七闸为“惠民闸”,在南沿村村北,明嘉靖八年(1529年)建。闸板上方有一额碑,上篆刻“惠民闸”,落款为“嘉靖八年七月创建”,八闸中此闸修建最早。整个闸体保存较好,现仍能使用。
八闸为“阜民闸”,在田堡村北,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四月修建。
八闸的建筑材料以石、砖、为主,为涵洞式机构,通过铁制装置可提放闸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结构严密,工程坚固,为这一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闸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为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