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响水观

旅游

金州响水观

响水观,位于金州大黑山西北麓,是大连地区著名的道教庙宇,又称响水寺、韵水寺。相传建于唐代,后世特别是清代曾多次重修。响水观依山而建,为歇山或二层砖砌飞檐结构,山门配以赭红色垣墙,再加上门外一道坡度较大的台阶,使庙字显得更加巍峨庄严。据碑文记载,清乾隆、光绪、宣统及民国年间都曾修缮过。1982年又进行了全面的恢复重建。金州古八景之一的“响泉消夏”即指此处。
响水观是一个道观,也是一个景区。进入景区,先看到响水洞天的大牌坊。越过虎溪桥,道法自然石刻、放生池、四角亭、曲桥回廊、蟠龙碧蟾等景观映入眼帘。
响水观分南北两院,进山门即是正殿后土殿。这是一座近十米高的硬山式三楹出厦殿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内供奉着后土、女蜗、观音等神圣。殿前院内有池塘和五棵合抱粗的大树,清水绿荫,满院生凉。北院有精舍数椽,红色木柱木棱花窗,幽静古朴,是道士们的住处和客舍。
响水观正殿右侧有一个40米深的天然洞穴,叫做瑶琴洞,洞内有清泉一泓流出,潺潺作响。泉水流出后,自南而北从嵌在寺外壁上的龙口中泻下,激至蹲伏于水塘中的碧蟾口中,哗哗作响,飞传山谷,故名“响水观”。
响水观依山而建,山门为歇山式二层建筑,配以赭红色墙垣。山门旁一幅“功成炼石于今烈,德配皇天亘古新”楹联尽道后土娘娘功德无限。门楣上“响水观”三字极见功底。

入山门即可见正殿后土殿。殿门外廊柱上又悬一幅楹联“坤德已通尘外意,慈云深接洞中天”,为清代金州海防同知衙门内的吴镜湖所撰。匾额篆书“后土殿”,为早年住持道士张永祥所书。正殿正中供奉后土娘娘,左右两侧分别供奉观世音和女娲娘娘。

后土殿右侧有一道垣门,额题“琴韵泉声”四字。门后卧有两方巨石,一曰“逍遥矶”,一曰“游仙床”,传说八仙游辽东时曾在此休息。巨石后,有一纵深四十余米的天然洞穴瑶琴洞,洞内有瑶琴仙女的白石雕像。洞的深处有泉水自石罅间涌出,在洞内泠泠作响。泉水清澈甘洌,沁人心脾。泉水经洗茶池、放生池,绕过后土殿前方,流至山门外,自蟠龙口中飞泻而下,落入下面的碧蟾口中。
后土殿北侧又有一院,有三清殿,供奉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神像。
1925年康有为参观响水观,即兴赋诗一首:“金州城外百果美,瑶琴洞内三里深。遥记唐王曾驻跸,犹留遗殿耐人寻。”
在响水观的南坡,有一座碑林,收集了金州地区数十通明、清时代的古碑。近年又修建了财神殿、大仙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