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崖门炮台

旅游

新会崖门炮台

新会崖门古炮台 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崖门村崖门海口东边。建于清初,雍正后历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连绵伸展长达180米,组成级深3.5米、高5.5米的城墙状炮台。台基直下海边,基前垒石作防浪墙,基部用花岗岩砌筑,其上则用三合土夯筑。
炮台设有兵房,地下弹药库,都设隧道通连。高处设有月台式了望指挥台。炮位间的二门一在东角,一在中间,以中门为主道下海,门洞筑成拱,高3.5米、宽1.6米,向海处有门额“镇崖台”三字石刻。其下为台阶直通水面。东角门洞高2.1米,宽1.5米,原设有厚铁门,再往东为岩石壁,刻有清嘉庆、道光等重修时的石“炎海风清”等。
关于炮台的建筑,据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设立沿海炮台。”当时的崖门炮台是在现炮台的北面,叫“旧炮台”(今已废)。1809年,清庭嫌旧炮台距海较远,于是迁至现址,称“新炮台”。据栽:“崖门新东炮台,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陈应聘由冈州局拨款重修,并添子炮台。”炮台为半圆形,砌石为基,环筑如城堞,炮位22个。炮台正面门额刻有“镇崖台”。据传1840年间,林则徐曾加派官兵严守,配足22门大炮。1854年,这些大炮曾被农民起义军移作攻打县城之用。现尚存有大炮3门,是1842年间佛山铸造的。
  崖门炮台踞潭江、西江支流出海处,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要塞,12世纪中叶宋王朝设兵寨于此后历代相沿辍。1809年,清廷以旧炮台距海面较远迁至现址,当时称谓“新东炮台”,即今之古炮台也,崖门炮台附近海域,是宋元海战的遗址,现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其展开全面的水下考古工作。
1989年6月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炮台依山临水,形势雄伟,木棉屹立、古松参天。从前是海防要塞,如今是游人观景场所。

崖门炮台遗址最佳旅游季节

新会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而炮台遗址位于郊区,附近有大片的田园风景,滨临河流,在炮台可远眺亚洲第一单索吊桥-崖门大桥,也可看到河上来往的船只,远处的湿地.因而,4月到10月是最佳的旅游时间,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青树绿草,碧水红桥。

崖门炮台遗址美食
崖门炮台遗址位于新会古井镇,离镇中心较远,风景区内仍未建设好餐馆,不过只需返回镇中心,便有大小餐馆,价格十分便宜.而且古井镇有新会十分出名的古井烧鹅,尤其以平香烧鹅最为有名.价格为20元左右一斤,皮薄,香脆,脂肪被烤得完全融化,所以一点都不油腻,烧鹅内的酱汁吸收了鹅的精华,更是美味无穷,用于醮点或拌饭实在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