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牡丹传奇

旅游

汉牡丹传奇

汉牡丹五奇: 一、年代久远。汉代时期已有记载距今已2000多年。早于洛阳唐代牡丹500多年,早于荷泽明代牡丹1400多年。堪称华夏一绝,世界之最。(注:洛阳唐代牡丹或荷泽明代牡丹并不是单株存活至今的,只是从那时兴起种植的,一般牡丹寿命不过几十年,超过百年的稀少) 二、同株异花。在同一株汉代牡丹上可开出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层次不同的牡丹花。有荷花型、菊花型、千层台阁型。 三、异地不活。汉代牡丹只能在这个池内栽培,离开此地,则不能成活。1937年后,日寇侵华期间,驻县日军头目妄图独霸名花,曾两次派人深挖,连根带土运回日本栽种,虽然浇水施肥,百般侍弄,汉牡丹仍以死抗争,枯萎而亡。汉代牡丹遭此劫掠,枝叶干枯,数年不发。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汉牡丹才根枝复生,鲜花又开。因此人们又称赞汉牡丹有民族气节,是爱国神花。后来又有人进行移栽,仍旧未能成活。 四、不解之迷。既有古代神话(入地成花,牡丹救主),又有现代不解之迷:在清代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那一年,曾开过两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开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去世。 五、素有灵气。清光绪十六年的石碑上,就记载着柏乡汉牡丹“素有灵气”。从老一辈就流传着“花开知国事,花盛则年丰,花衰则年欠”的说法,至今百姓“观花问事”之风仍盛。
汉牡丹的民间传说: 弥陀寺仙男仙女从天降 女化牡丹 男化芍药
在很早以前,柏乡县北郝村村西有一座寺庙,叫做弥陀寺,寺内建有北殿、南殿、东殿、西殿,北殿为正殿,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其他三殿供奉着上千尊菩萨、大佛。弥陀寺以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规模宏大而闻名遐迩。寺内僧人达百余人,他们诚心向佛,每日诵读经文,为民祈福。寺内香火鼎盛,是祈求鸿运,祷祝幸福的灵验之地。
一日黎明,弥陀寺僧智空和尚最早起进,开始打扫庭院。忽然一阵香风吹扑面而来,智空和尚不觉一愣,抬头看时,只见一对英俊美貌的少男少女,身着红衣,手挽着手,飘然从天而降,落在北殿台阶之下,在那里翩翩起舞。智空和尚赶忙跑回寝室,叫醒众位僧人,讲有仙男仙女落入寺内。众僧人赶紧跑到屋外观看,却不见仙男仙女踪影,再细看时,北殿台阶之下土壤松动,牡丹芍药破土而出。转眼间植株就长到二三尺高,很快舒枝展叶,花蕾绽开,浓香四溢,从僧惊喜不已。
北郝村的乡亲们一大早看到弥陀寺红光普照,光芒耀眼,不知何故,纷纷跑进寺里来看个究竟。智空和尚把仙男仙女入地成花之事,一五一十向众人讲述一遍,众人方知是天上花仙下凡,男作芍药,女化牡丹,便一齐下跪,拜迎花神。
汉牡丹传说
据传:每年一次的蟠桃盛会上王母娘娘都会带领众神仙去她的后花园里赏花,唯独这年议程里缺少了这一项,众仙家正感到纳闷,王母娘娘传下懿旨有谁可以将后花园里的牡丹医活重重有赏,原来是每年的蟠桃大会上百花齐放,鲜艳无比,偏偏这年牡丹因病未开,牡丹是花中之王,众花无心斗艳,均未开花,就在此时,王母娘娘身边的金童玉女韦丹、碧玉自愿请缨下界寻找名医为王母和玉帝解忧,玉帝甚喜派二仙下界寻医问药,碧玉韦丹随拜别玉帝娘娘,驾彩云飘落人间。
二人下界访花农,问名医,寒来暑往,转眼间已有一年光景,一日二人走到柏乡鄗城,恰逢萧王刘秀,带领部下,巡视至此,见碧玉韦丹正在张贴榜文问明原因后,便说“南十里处北郝村有一弥陀寺乃名刹古寺,寺内植有奇花异草,葱笼茂盛,广慧长老存有秘方良药,能医百花之病,你们可去找他一试。”碧玉韦丹再三拜谢,径向弥陀寺寻去。见到长老,取出牡丹,说明来意,长老看罢道:“要治牡丹此病,需熬制灵芝粉露还原汁,只是还需百花之粉百草之露,弥陀寺众僧,北郝村乡亲,听说救治牡丹要采集百草之露,都帮两位采集,至中午时,花粉,草露已是够用,广慧长老忙活一夜终于制成灵芝粉露还原汁,将药滴在枯枝上,转眼间,牡丹枝繁叶茂,花蕾绽放,芳香四溢,众人拍手称奇,随即碧玉韦丹驾祥云,在云中举手揖让以谢众人,直至凌霄宝殿,玉帝王母大悦,为他俩庆功,席间二人请求愿化作牡丹芍药重返人间,造福一方,答谢众位好心人,玉帝王母恩准,在谷雨时节与文武百官、各路神仙为碧玉、韦丹送行。
王母娘娘将一七彩缎锦向空中抛去,顷刻间化作一道七彩长虹,碧玉韦丹沿彩虹由天而将。  一日黎明,寺僧忽觉香气袭人,惊愕之间,只见一对少男少女,身着红衣,飘然入庙,急起追之,没入阶下,牡丹、芍药随之而出,一时轰动四乡,人们争相观赏,而仙童仙女入地成花,男作芍药,女化牡丹之说就不胫而走,口口相传,妇孺皆知。
汉牡丹与刘秀 : 柏乡汉牡丹舒枝展叶救刘秀 柏乡汉牡丹名称由来
两汉之间,王莽篡夺汉家江山以后,为了免除后患,派大将王郎率部顽强抵抗,怎奈寡不敌众,刘秀损兵折将,落荒而逃。
王郎见刘秀单枪匹马,向北逃跑,便率军追赶,刘秀逃到柏乡县十里铺村,看后面烟尘滚滚,旌旗蔽日,知王莽追兵将至,急忙扬鞭催马向东飞奔。
王莽追兵见刘秀向东跑去,也尾随着杀来。刘秀来到北郝村西口的弥陀寺,但见昔日香火鼎盛的名寺古刹,由于兵荒马乱,现在只剩下破壁残垣,哪里才是自己的藏身之处呢?情急中,刘秀见院中有几株牡丹,倒也枝叶茂盛,就急忙钻进牡丹丛中。
刹那间,牡丹舒枝展叶,鲜花绽放。那牡丹枝粗如椽,高可七八尺,花大如盘,花开百余朵,把刘秀遮盖的严严实实。王莽追兵赶来,在弥陀寺内东寻西找,不见刘秀踪影,又见刘秀的坐骑――白龙马正向东奔跑,便招呼大队人马,向东面没命地追去。
刘秀见追兵远去,才松了一口气,慢慢从牡丹丛中走出,再看这几株牡丹,枝繁叶茂,鲜花朵朵。
民国21年(1932年)《柏乡县志》载,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巡视河北时,经过柏乡,由感而发,题咏牡丹诗一首:
【萧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汉代牡丹之名由此而得
华夏奇葩 神奇汉牡丹 异地不活 花开知国事日寇移栽不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驻县日军头目高九中雄妄图独霸名花。两次移栽牡丹均失败。
1976年五一前,历来开粉红颜色的汉牡丹这一年在数朵红花当中竟开了三朵硕大的白花,一时人们惊奇不解,恰恰在这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逝。就在同年五墩汉代芍药休花不开,南北方连遭水灾,由此给素以“花开知国事”充满了超灵性的汉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