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海藏寺

旅游

凉州海藏寺

海藏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北效2.5公里处,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196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凉州区佛教协会所在地。
海藏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嗣后宋、元、明、清历代都曾增建修葺,其中元代西藏真实归入祖国版图后,萨迦班智达重修,与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83年)扩建为最,寺院现存大部分建筑即为明代所建。根据史料记载,海藏寺周围树木交翠,芦苇茂密,泉水潺潺,碧波荡漾,古刹座落其间,宛若海中藏寺,故而得名。又海藏为佛教用语,相传佛教大乘经典藏在大海龙宫中,龙树前往龙宫求经,大龙菩萨以经典相赠,故海藏寺之名,又喻大乘佛教之义。再从牌楼“海藏禅林”书匾可知,海藏寺又为禅宗道场和圣地。
海藏寺殿阁庄严,布局整齐,至今古貌犹存。寺院座北向南,主要建筑依次是木构牌楼、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灵钧台和无量殿(今为藏经阁)。其中,“海藏烟柳”、药泉井和灵钧古台最具传奇色彩。
海藏烟柳为海藏古刹的独特景观。相传每逢旭日高照之时,牌楼东南角上有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俗称“海藏烟柳”为武威八景之一。
灵钧台是寺院北端一座高约20米的土台,称之为“灵钧台”。台上建有天王殿、无量殿(今为藏经阁),还有灵钧台石碑和药泉井。灵钧台碑为清代光绪34年(公元1898年)所刻,上书“东晋明帝太守中凉王张茂立古台”。灵钧一词源于《离骚》,是又平又好的意思。
台上有一眼神井,名曰“药泉”。史载元蒙古阔端王得龙毒病,萨班为其诵经降服妖龙,用井水治愈了阔端的龙毒怪病,故而得名。又传此井与西藏布达拉宫水脉相通,因而深受藏族崇拜。
海藏寺既是一座历史古刹,也是一方旅游观光胜地。寺前为海藏公园,湖水荡漾,游人如织。寺内花木杂植,古柏参天。登台四望,田畴棋布,绿野弥望。海藏寺历经沧桑,依然庄严神旺,默默庇佑五凉大地,永永笑迎四海香客。

海藏寺历代都曾有高僧大德驻锡弘法。元时西藏活佛萨班在此弘法降妖;清朝雍正年间的际善法师历时8年,徒步从京城求得御赐明版《大藏经》,共6000多卷,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历久弥新。前任住持谛禅法师和理智法师,苦心修学,弘法利生的功绩,也永远铭刻凉州佛教史上。

海藏寺的兴替与时代民族的盛衰相表里。自开放以来,历届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海藏寺的发展。积极落实宗教政策,关心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近年武威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海藏寺被列为重点景观,备受各方青睐。海内外高僧大德和旅游团体也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参访。寺院除定期举行各类大型法会和佛事活动外,还为社会各界提供社会服务,并积极参与助学、扶贫、赈灾等社会慈善事业与公益活动,弘法利生,影响日广。古老的海藏寺正焕发着时代赋予的蓬勃朝气。
为更好地保护好文物,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海藏寺东禅院正在恢复修建中。东禅院东西宽42.8米,南北145米,占地面积约10亩,主轴线上主要建筑为多功能般若讲堂、念佛堂、方丈楼,两侧为伙房、锅炉房、僧舍、书画展室和图书阅览室等。东禅院建好后将专作生活、佛事和文化交流之用,现在的寺院将专作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一体两用,统筹兼顾。海藏寺是武威市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胜古刹,是武威历史人文的缩影,也是武威对外展示开放与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海藏寺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面向未来,开拓发展,不断展现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