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风雨

旅游

钟楼风雨

钟楼是早期集美学校建筑群的一员,它是用以服务集美各校师生教学的,这在其他地方的学校并不多见,体现了校主陈嘉庚、陈敬贤办学又一特色。
集美学校钟楼虽然一直伫立在“敬贤堂”的西侧。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日子里,它被挪作他用,也被人们遗忘了。直到最近,由集美校委会主持修饰粉刷,焕然一新,钟楼风貌才又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目睹此情此景,激起了我对钟楼风雨沧桑经历和发挥独特作用的回忆,仿佛再听到了它当年为师生的作息响起了而洪亮的钟声,当连续、……是预备钟声;连续……两下是上课、自修钟声;连续……一下是下课钟声。连续、、……是紧急集合或警报;……。这深情钟声令老校友们难以忘怀。
钟楼,今天傍倚着一条新开辟的“石鼓路”,属集美学校公共设施之一。它的最顶端铁栏杆圆圈里安嵌着一对“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金属楷书,完好无损。
1916年10月,陈嘉庚校主为实现“挽救本省教育颓风”的诺言,商遣胞弟陈敬贤二校主返里筹办集美师范学校。经过多方努力,1918年1月,集美师范学校教学楼——尚勇、居仁楼落成后,一批批为师范学校师生教学、生活服务的公共机关建筑群相继建成,主要的有:盥漱室、温水房、水塔、浴室、电灯厂、救火队、操场等等。其中的那一幢水塔,随着集美学校规模不断发展,成为后来的钟楼。
水塔落成于1920年。当时只是一间发电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1120方尺,建筑费3700银元。它的上层是蓄水柜,中层是管理人员室,下层是抽水机器房。到了1921年初,陈校主创办的学校已经发展了男小、女小、师范、中学、水产、商业、女师等校,确定总校名为集美学校,并拥有大批校舍:教室尚勇、居仁楼,宿舍立功、立德、立言楼,自修室约礼楼,图书馆博文楼等等,由电灯厂、水塔负责对上述各楼馆供电供水等教学生活所需。1924年水塔的功能也兼作钟台,它为即温楼的中学部,尚勇和居仁诸楼师范部、水产部、商业部的教学服务。从此,集美学校开始实行统一的作息钟声。
为了纪念集美学校成立20周年,1933年4月,水塔进行重修,加高为五层,开在顶端的东面安装了一个大时钟,面向着集美各校的教学区、生活区。大时钟是从集美小学木质校舍前进厅的屋顶卸下来的。大时钟的由来蕴藏着陈嘉庚校主的热切亲情:1913年春,他亲手创办了集美小学后,督建了小学木质校舍,9月迁入新校舍上课,完成了奠定集美学校的第一块基石和第一幢建筑物,即向集美小学师生辞行再赴新加坡,途经香港时选购了这口大钟800银元,寄回来给小学应用。1933年,木质校舍已腐朽,大钟便被拆下移装于钟楼上。同时,在钟楼第五层天花板上另安装了一口大铜钟,配备一名职工专司作息钟务,统一上下课时间。
当时,集美学校校董会办公及各校师生,包括到科学馆上物理、化学、生物(初中动植物)课,到美术馆上艺术绘画课,到音乐室上歌咏课,到操场上体育课等公共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及晨操、用膳、寄宿生晚自修、熄灯就寝等,也都一律听从这口钟声。这就是集美学校钟楼历史的特别作用。战后我上集美中学时就亲身经历。
解放前几十年,钟楼历经沧桑,也富有“诚毅”功能,它不仅长期为在校师生的教学生活默默地做出了不懈的贡献,而且在日军侵占厦门七年多的漫长岁月里和解放初期蒋机猛烈滥炸中,数度化险为夷,可谓百折不挠地保存下来。
最近,集美校委会在重修的规划中,特地在其周围构筑铁栏杆,种植花卉,美化环境,并配备夜色灯光,供人观瞻。它成为集美师生、校友游览钟楼和信步休闲的又一夜景工程,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