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故居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故居结构
故居有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系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共32间。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3诞生地
周家到周恩来这一辈,在淮安已是第四代。1898年3月5日,周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楚州区)内驸马巷的周家大院。周恩来祖父周攀龙绍兴人,曾任山阳(今淮安楚州)师爷,晚年捐了个知县, 因前任拒不交印,正式上任时已病势沉重,不久就去世了,生前没有发家,仅用过去的积蓄和二哥合买了这处宅院。
周父名周贻能,娶清河知县万青选的第12个女儿万冬儿为妻。万冬儿即周生母,娘家人称她为“十二姑”。
周恩来乳名“大鸾”。周家的后人从上辈那里听说,周出生前,周母梦到一只大鸟飞入自己怀中,当夜便生下了周。《山海经》称:“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这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认为万冬儿的梦乃是吉兆,遂给这孩子起名“大鸾”。
周在8个月大时,因叔父周贻淦重病,为了“冲喜”,过继过去。于是周有了自称的“两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和嗣母陈氏。
周恩来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赴东北伯父处读书。从此,他再没有回去过。
4宅院分布
周恩来故居大门门匾由邓小平同 志题写。故居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过继母和乳母住房,还有少年时用过的一口水井和一块菜地。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 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和“周恩来八婶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 廊”。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瞻仰周恩来故居时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全党楷模”。向北不几步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里面有周恩来当年用过的单人学桌。在这张学桌上,他以不同寻常的聪颖和智慧,经常和同窗共读的同辈兄弟用方块字做联句、拼诗的“益智游戏”。
5正屋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那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就是昔日周家破落到债台高筑的明证。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6亭子间
向 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在这里,博学多才、忧 国忧民的嗣母陈三姑,不但亲自教爱子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本地历代名将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使童年恩来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7古老水井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 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恩来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 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小小年纪的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小小年纪的亭子间西边的隔山墙上,有一道耳门与西院相通。
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那三进一十九间房屋内,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这一切,纪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现在,很多人都用井里的水洗手,认为这样可以做中医。
8后院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而今又增添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争荣,四时葱绿,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后院还有两棵已成仙的古树,一棵是榆树,一棵是观音树,都100岁了,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9门前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文渠,渠岸镶嵌着块石,水尤清洌,在骄阳的辉映下,宛如碧玉宝带,光彩照人。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不止一次地步下石阶。登上小船,顺流而下,出北水关,穿莲花桥,达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这条文渠,就是他最初通向民间的渠道之一。
10旅游接待
旧闻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
2002年在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周恩来故居北侧新建了“邓颖超纪念园”,门匾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
周恩来故居自 1979年3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瞻仰观众1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李鹏、朱镕基等,以及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多位外国朋友。
现况
2013年10月1日,江苏淮安,游客发现周恩来故居内展厅多块照壁均遭到大面积涂鸦,庭院内竹林的多棵竹杆上也都遭游人刻画。[1]中国游客喜欢标记留念,但景点内刻画也的确不雅。游客涂鸦成风,对周恩来故居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其他游客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