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呈墨青色,久旱不涸,池边有一高台为钟繇学书台,池前立有1920年《重修洗砚池碑记》碑,高0.91米,宽0.4米, 碑文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学字精神,对重修后的洗砚池景观也作了描绘。据传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常邀胡昭字台上练字,穷究先师技法,久而久之写秃的笔堆集如山,写过的纸帛弃之成垛。由于洗笔洗砚,把满池的水都洗成黑色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对此进行了修复、保护。
洗砚池上,嶙峋圆润的山石堆砌了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假山四周花木葱茏,香气盈盈。常州清代诗人赵翼对洗砚池作过这样的描述:洗砚池“系白石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溢之,容十五六石许,积水盛夏不败”。据史载,现存东坡公园的洗砚池,是从“藤花旧馆”
移置而来的。那是早在1757年,官员得知乾隆皇帝又要巡游江南,知道乾隆皇帝崇尚东坡文才,于是揣摩皇上心态,博皇上欢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走皇帝的“心径”,将原在藤花旧馆的洗砚池挖掘出来,搬迁至舣舟亭下,而当乾隆下江南第二次途经常州,看到舣舟亭下还有一方东坡当年的洗砚池,喜不自禁,挥毫写下“风流苏髯仙,遥年此系艇。遗迹至今传,以人不以境”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