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河姆渡遗址

旅游

余姚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余姚市
年 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发掘年代:1973年。
简 介:河姆渡遗址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中出土有各种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艺术品6700余件。并发现了丰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积木结构建筑等遗迹,以及驯养的猪、狗、水牛和捕猎的野生动物遗骸,采集的植物果实等遗存。展示出当时这一地区灿烂的原始农业文化。
意 义:河姆渡遗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长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发观。它的发现,为研究当地新石器时代农耕、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方面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摇篮。

其有河姆渡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1993年5月落成开放,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距余姚市区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博物馆占地面积 60亩,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现场展示区两大部分组成。文物陈列馆紧邻遗址西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6幢建筑组成,单体之间用连廊相接。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风格,“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而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毛面墙砖,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博物馆内设 3个基本陈列厅和1个临时展厅,共展出文物4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