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

旅游

华清池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示范景区。
  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为主的华清御汤(精品)酒店。2007年4月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典范。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华清池以“打造中国唐宫廷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为发展愿景,积极实施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开发战略,按照历史文化、御汤文化、宫苑文化、梨园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规划建设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大景区。

芙蓉园

华清宫遗址芙蓉园恢复项目是陕西省温泉旅游重点项目,于2000年立项,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规划总地面积32亩总投资近亿元,于2005年9月27日建成并向游人正式开放了以“静”态观光为主的唐风唐韵浓郁的皇家园林区使华清宫游览面积增加一倍,增添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长生殿”、温泉神女亭、芙蓉湖、得宝楼、果老药堂、御茗轩等十余处新景观。二期工程为温泉沐浴休闲区,占地约26亩,计划投资源1.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五星级宾馆、唐式御宴功德院、仿唐式沐浴长汤十六所、欧、日式沐浴芙蓉汤、仿唐茶道、仿唐式娱乐区等,眼下以沐浴休闲为主的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商过程中,预计全部建成还需2至3年,并将全力打造西北唯一一个代表唐文化内涵的皇家园林游览观光、休闲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唐华清宫遗址的恢复扩建对改变陕西旅游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九龙湖
紧挨着芙蓉湖景区的,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龙湖景区。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龙吟榭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榭。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九龙湖南岸和东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殿、宜春阁等仿唐宫殿,以红色为主调,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龙湖宛如瑶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对称,廊庑逶迤,龙桥横亘,柳荫匝岸,令人赏心悦目。
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飞霜殿,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据说,冬天,这里经常漫天飞雪,但由于华清宫有地下温泉,使地表温度较高,热气上升,化雪为霜,故称“飞霜殿”。
当夜幕降临,所有建筑被动感彩灯、景观灯和彩色灯所围绕,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缓缓浮出九龙湖水面,以全新理念引入的激光辐射、电脑特技、梦幻特效等表现手法,将为广大中外游客营造出李杨二人水乳交融的爱情世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幻佳境,给观众以视觉和感观上的强烈震撼

碑海书林
华清池现存的历史名碑共7通,诗石16块,石刻7处,石雕4对,1949年以后又先后刊刻石碑、碣诗石共计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温泉颂碑》、《温泉铭碑》等。
《温泉铭碑》,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御书制碑,立于“汤泉宫”南门左侧御书亭内,原碑已荡然无存。1993年3月,华清池依据原碑拓片进行复制,安置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内平台上。此碑开行书入碑之先河。
《北魏温泉颂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苌撰文并书,唐时号称玻璃碑,碑为璃首,高1.50米、宽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计588字。它是华清池最早的实物资料,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全国禁拓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