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中山汉墓

旅游

定州中山汉墓

定州中山汉墓位于定州市政府北约100米,曾一度误传为“靖王坟”“慕容陵”。1995年经发掘确认此墓为东汉晚期侯级墓。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中山汉墓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墓室保存完好,南北长24米,东西宽10米,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墓室由长方形砖和扇形砖修筑而成。现墓室内展出东汉随葬品,地上建有陈列室。此外,院内有中山王刘焉墓出土的汉代石刻、“关羽风雨竹碑”、“乾隆御碑”等历代较有价值的石碑刻群。

相关资料:

定州在汉代属中山侯国,地下埋葬着多位中山国的侯王,形成中山汉墓群。第一代中山王刘胜墓在满城,他的后代刘修、刘焉、刘畅等人都葬在定州。

如对外开放的东汉第六代中山穆王刘畅大型砖室墓封土高达 10 米,墓室南北长 24 米,由前室、中室、东、西耳室、后室组成,结构和用途大致与生前所住房屋相似。东耳室相当于厨房和库房 , 里面放置粮食酒肉之类;西耳室摆放车马器。兵器、武士俑是权势的象征。中室为书房和客厅,后室是存放棺椁之地,相当于寝室。墓室结构完整,磨砖对缝,对研究汉代的丧葬习俗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众多汉墓中,刘修、刘焉、刘畅的墓已发掘, 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其中有珍贵的青玉龙螭谷纹大玉璧、玉座屏、扇形玉饰、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其中掐丝贴花镶琉璃面麟趾金、掐丝贴花镶琉璃面马蹄金在全国首次发现。在刘修墓中出土大批竹简 , 从残破的竹简中整理出《论语》、《儒家者言》、《太公》等重要古籍 , 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鉴定,竹简《论语》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抄本。在刘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带铭文石刻,记载有当时修墓采石,动用民工的地名和工匠姓名,这在考古中是不多见的,也是研究中国文字由篆书到隶书转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现在这些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有关部门还将其他地方收集的碑刻集中到一起,建成定州石刻馆。馆中墙壁上镶嵌铭文石刻 488 块。这些石刻的字体正处于由秦篆到汉隶的演变阶段,成为书法爱好者研究的珍贵资料。汉墓周边存放有大量的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