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当年3月26日开业。 1950年更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
上海音乐厅共有观众席1122座,其中楼下640座,楼上482 座,镜框舞台深8.35 米、宽16米,舞台可使用面积约100平方米。舞台上方有可调控反响板,备有斯坦威D -274三角钢琴一架、60路调光台、24路雅马哈调音音响一套、台口话筒插口16只,冷暖气齐备。
上海音乐厅由华人设计,建筑风格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休息大厅十六根合抱的赭色大理石圆柱气度不凡,观众厅的构图简洁规范,复杂又不显零乱,富有层次变化,色彩庄重淡雅,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惊人的统一。自然音响之佳,得到建筑学专家及众多的中外艺术家认同。
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2003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开始,工程耗资5000万,先在原地顶升1.7米,然后向南移动66.46米,再在新址往上顶升1.68米。6月17日,平移工程完成,上海音乐厅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尽管南京大戏院建厅之初主要是放映电影,但也一直伴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如当年的投资方股东之一朗德山在国内曾组建“潘家班”杂技马戏团,‘南京’专门设计有与有声电影无关的小乐池,就是供他演出伴奏之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音乐类表演,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并没有走入大众的生活,当时,工部局交响乐团是本埠唯一的西洋音乐专业团体,其在南京大戏院有史可考的演出最早是在1932年,其后,工部局的夏季音乐会成为‘南京’的固定演出。三十到四十年代,也曾有许多外国著名音乐家陆续造访过‘南京’,如1933年6月世界著名钢琴家莫什维支、1937年6月著名钢琴家米罗维支、大提琴家皮亚斯特罗、低音提琴家约瑟苏斯特联袂登台、1942年10月小提琴家阿德勒等。
交通地铁1、2号线 人民广场站,向南500米 地铁8号线大世界站
公交:17,18,23,71,126,127,145,518,925,936,隧道4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