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岩即灵通山。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据考,此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矾山,当时,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本息,又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 灵通山位于东经117°,北纬24°2′的平和县境之西南部。
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1],20
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具有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黄山”的美誉。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险峻雄奇,全国罕见,福建独一无二[1]。 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位于中国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之西南部,主要景点在大溪镇,距平和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区116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
景区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云霄,其狮子、文殊、鹰嘴、罗汉、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凿如镶补,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和“珠帘化雨千米飞瀑”为景区独特的风貌。
灵通山六大景区的“通灵宝镜、灵通奇观、狮峰眺海、朝天古寺、天堂胜景、水上乐园”和五岩十寺十八景极具回归自然魅力。此外,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江氏祖祠,还有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土楼——庄上土楼。与灵通山距离不算很远的有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千年古刹三平寺。
灵通山自然景观美妙绝伦,人文景观更是丰富多彩。据民间传说,灵通山是八仙巡游造的景,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佛道二教都给名山披上浓郁的传奇色彩。在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曾在狮子峰建一巡逻台,遗址尚存。陈元光还将其父陈政的坟墓从云霄将军山迁葬于此。明朝著名学者和抗清爱国志士黄道周是“灵通之神”。他青少年时代曾经在灵通山上读书,灵通山下教书。“洞霞讲舍荒初业,空属流云寄扫坛。”黄道周出仕为官后,多次邀请徐霞客、林轩、陈天定、陈杨美笔友人游览灵通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和辞章。
更有世界最大土楼——庄上大楼,镶嵌于灵通西南谷地,与灵通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占地34650平方米;环山
而建,楼中有山,是其最大特色。
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出生于灵通山东南山麓壶嗣村,“前贤仁义海峡证,灵通阿里两山清。”真是名人与名人相互增色,土楼瑰宝与灵山秀水争奇斗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明清以降,文人骚客,名家大腕,常会于此,仕农工商,不分贵贱,仁山智水,齐聚于斯,举不胜举,枚数不齐。灵通十八女将在此开山种茶育果,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轰动华东,闻名遐迩。
家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