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教书馆

旅游

郑板桥教书馆

盐城西乡大纵湖景区“紫藤花苑”西侧,龙兴寺对面,有座明清风格的建筑,四周碧水环绕,竹林掩映,这就是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的“郑板桥教书馆”。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大纵湖教书,偶卖字画,,“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尺小菊花茶”。板桥先生在此执鞭教书,授道解惑,怡然自得,并留下一段佳话。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从山东辞官隐居后,在大纵湖北宋庄(现大纵湖镇政府所在地)教私塾馆多年。郑板桥居官清正,两袖清风;弃官后体恤民情,亦庄亦谐,在当地不仅培育了众多学子,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趣说轶闻。

乾隆三年(1738年),郑板桥在北宋庄“龙兴庵”(今“龙兴寺”)教书馆教书期间,为后大殿题写了“天地良心”匾额,并为“韦陀殿”匾手书:“浮幢世刹”。书时,故意将“浮”字中的“子”写成“了”。写毕,庵内主持夏苍皓和尚问道:“郑先后题的匾额,浮字怎么少了一横?”郑说“和尚无子,去世无后,不在人间,不就了却凡尘了。”此匾直到民国初其庙毁才下落不明。北宋庄原立有“宋朱氏贞节坊”。宋朱氏,20岁出嫁,27岁亡夫。她不畏强暴,矢志守节,邑令手书“柏舟矢志”嘉之,立牌坊。因其夫宋绳武为郑燮学生,板桥作《青松歌》以敬其志,歌日:“乱劈青松欲作柴,古根铁干不能灰。又从雪压霜欺后,竞长虬枝碧叶来。云外苍寒还偃盖,润边淘洗并无苔。危巢夜夜孤鸾宿,月冷更残叫可哀。”以石镌刻于匾嵌于贞节坊上。此坊于战火中被毁。

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郑板桥批改完作业到湖边散步,见东家宋东皋装了一船稻谷,往龙兴寺内搬运,而对塾师却常常拖欠薪酬,不禁愤愤不平。当晚,他留下一首《自嘲》诗:“半夜鸣梆稻满船,胜吾教馆许多年。波罗谒谛真为宝,之乎也者不值钱。曾见读书朝北阙,哪闻念佛上西天?收拾行囊归故里,惟有东皋不敬贤。”第二天,郑板桥就跟东家不辞而别了。

历尽二百多年沧桑的郑板桥教书馆原有的房屋残破不堪,2002年10月地方政府筹资重新修缮,现今的教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馆室三间,砖木结构,尽展水乡明清建筑风格,设有卧房、教书馆、客堂,陈列着郑氏部分书画墨迹及生活用品。园内设有竹结构读书亭一座,竹林、曲径、绿荫、竹篱,布局合理,环境幽静,浑然一体,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好去处,为大纵湖湿地旅游区增添了一个人文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