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雷州半岛的水源 , 政府在 1958 年动员了几 十万人 , 修筑了中国十六水库之一的鹤地水库。鹤地水库 , 跨越广东广西两省区交界 , 蓄水 面积 122 平万公 里 , 蓄水 l 1.5 亿 立万米。集供水、发电、渔业、运瑜、旅游度假于一库。 登上水库边的青年亭极目浏览 , 只见蓝天白云 , 湖面苍茫 , 大岛小岛星罗棋布 , 林木森森 , 绿翠如黛。坐在轻舟上 , 迎着清风畅 游 , 湖光山色峰回路转 , 好不抒情。对水库北边的红湖农场 , 种植着漫山遍野的荔枝、龙眼、红杨桃和芒果。把船停在农场的码头 , 上岸吃个够摘个够 , 不知有多大的满足。如果在水库招待所吃上一顿鱼宴 , 那乳白色的鱼头汤会令你回味无穷。
在鹤地水库旅游区还可看到当年几十万青年不分日夜筑坝的事迹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董必武、朱德、陈毅、陶铸、贺龙、郭沫若等的题词、题匾、诗句 , 感受当年雷州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工程建设编辑广东省雷州半岛是历史上有名的“滴水贵如油”的苦旱地区①,建国后的1955年,湛江地区受旱农田达206万亩,占耕地面积44%,早造旱死农作物4.1万亩,丢荒4.6万亩,粮食减产三成。
根据1956年广东省亚热带开发计划的安排,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1958年5月,中共湛江地委在省支持下,决定兴建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并成立“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由地委书记孟宪德兼委员会主任,副专员王勇兼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受益的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化州县和湛江市郊区分别由县长或县委书记担任县(区)工程指挥部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以设计院工程师何多基为首的20余名工程技术干部到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
工程于1958年6月10日动工,库区工程高峰期民工达5万余人,至翌年9月基本建成。灌区工程(即青年运河主河及以下各级渠道)高峰期工地民工达30万人,1960年5月各主要干渠建成,开始部分发挥效益。1963年春,库区、灌区建成,共完成土石方7300万立方米。1987年统计:用去总工程费10772万元,另累计维修经费44万元。
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效益显著,施工场面动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董必武、邓小平、叶剑英、郭沫若等曾先后到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为“雷州青年运河”题写工程名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写有“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的诗句。
鹤地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11.875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1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36亿立方米,死库容3.4亿立方米,经1958年6月广东、广西两省政府协议决定正常高水位40.5米,设计洪水位不超过42米。正常高水位的相应水面108.4平方公里,相应库容8.76亿立方米。
库区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副坝36座,溢洪道两座,输水洞、船闸各一座及电站两座。
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43米,最大坝高29.25米,坝顶长885米,防浪墙高0.8米,坝顶宽7米,坝体采用人工填土为主,拖拉机碾压。
副坝36座,总长度7025米,最大坝高23.7米,副坝之多之长为广东省水库之冠。
溢洪道两座均在左岸。第一溢洪道净宽50米,设5孔10×4.5米弧形钢闸门控制,闸底高程35.2米,设计最大泄量1500立方米每秒,陡槽末端采用消力池消能。第二溢洪道净宽120米,堰顶高程38米,也设有弧形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泄量1530立方米每秒。
输水洞为潜孔式,进口高程31.0米,分为2孔,每孔断面为4×3米,用钢弧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输水流量为155立方米每秒(另一资料为120立方米每秒)。
船闸一座,闸室长24米,宽10.5米,可通过40吨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