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叫钓鱼

旅游

我的家乡叫钓鱼

钓鱼镇,2000年3月由原钓鱼乡和海河乡合并而成,同年7月撤乡建镇。地处兴化城北,东依“渭水河”,传说因姜太公曾在此垂钓而得名。钓鱼镇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水网纵横,物产丰饶,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镇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纺织行业初具规模,环纺、汽纺、外贸针织内衣、羊毛衫织造、蚕丝被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蓝宝石新型发光材料项目落户钓鱼镇;建材、包装、彩印、食品、饲料、不锈钢玻纹管、塑料制品、节能灯等产业初具规模。集镇面貌日新月异,通省市乡村公路成网,一个内联外通,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商业兴旺的新型集镇风貌初步展现。第三产业呈现良好态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互连网入户率大幅度提高。曾获得“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基层红旗党校”和“江苏省科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镇经济能人陈文传引进山东生产技术,依托上海销售市场,回乡发展大棚蔬菜,并申请注册了“兴化市钓鱼镇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位于钓鱼村鸭陈、陈木自然村,发展目标1000亩。首期675亩,并依照法律规定程序落实土地流转,流转承包时间为10年,每亩每年支付农户租金600元,合作社的运行采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共吸纳10个社员,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理事会管理机制。

经测算首期用地,搭建8米宽,133米长的大棚365个,总投入990.70万元。主要生产世博L-402系列黄瓜、野狼系列长茄及青椒、梅芹、莴笋、蒜苗等品种。预计全年可实现总产值650万元,创纯收入300万元左右。在搞好正常种植的基础上,利用无法建棚的东北角地块,将蔬菜下脚料和秸杆作饲料,新建规模100头养牛场。同时,建立一个约1200平米的大型沼气池,供应周围村庄,解决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基地肥料成本,增加基地附加收入。整个基地四旁栽植经济林木,改善基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基地的边际资源效益。

兴化市水明河蟹苗种培育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拥有养殖面积3100亩,其中新建微管增氧100亩,分布于钓鱼镇钓鱼、姚家、同联、同利等四个行政村。共有股东28人,总投资650万元,实行入股自愿、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民主议事、共同管理的原则。合作社以培育优质扣蟹苗为主导,同时发挥水产养殖高效示范作用。预计全年可实现总产值1521万元,亩平纯收入2800元以上。

我的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