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罗汉山

旅游

承德罗汉山

 位于承德市区武列河东岸,为承德名山之一。山形如屏障,层峦叠翠。山之中部一峰突起,酷似一位罗汉袒胸露腹,双手扶膝,背山面水而坐,比例匀称,神态自若。主峰下侧一峰,形似小罗汉。主峰东侧一峰,犹如一僧人披袈裟而立,与主峰相连,如佛之弟子侍立。南面两峰,形似两罗汉扶肓说笑,神情潇洒。据计算,这座罗汉山形成约有300万年的历史。
2 厦门市莲花镇罗汉山
罗汉山原名青山岩,位于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庙山自然村后,依湖而建,青山绿水,景色迷人。以前山上有一座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庙置身于茶园之中,现在的罗汉山就建于茶园(已经改种龙眼)。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和建设,目前罗汉山上已落成了200多尊罗汉,这里最终将建成一个拥有500尊罗汉的佛教圣地。
罗汉山为厦门知名人士林志良先生发起各界爱心人士兴建,现在虽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该山所处青山岩地理位置极佳,它的建成,未来定会成为同安一名景,相信会为当地带来福音,也为厦门市民多了一个旅游和朝圣的新景点 。 进入青岩山,跨过山门,便能看见著名的罗汉山。远远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罗汉威严而立。罗汉山上供奉有500罗汉,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500罗汉造型极富变化,众罗汉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脚的行者、袒腹的弥陀,皆惟妙惟肖、神态各异。
在500罗汉山的顶端,建有普贤菩萨的坐骑、佛教的吉祥物——吉象一尊。它象征着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500罗汉的簇拥下,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罗汉山中央,广大信士争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2.1 主要景点
观音庙
传统的观音庙,又名观音堂、白衣庵,民间关于观音庙的传说众说风云,唯一为庙宇的建设外观大同小异。罗汉山观音庙,正殿为观音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前檐插廊。现建的三座殿前廊均为木制结构,偏殿木雕风格独特,艺术精巧。正殿十八罗汉排列有序,整体设计画面勾线流丽,色彩古朴典雅。庙院香炉威严,这一切和林志良先生亲手题写在庙门的“青山岩”名匾溶为一体,正恰当的描述着罗汉山宜人的风光景色。
关帝庙
顺着山路而上,林志良先生题写镀金大字“关帝庙”直入眼帘。关帝庙的起源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人”关公。
踏进罗汉山关帝庙,文武关公迎面而立,身后刻着流传千百年的中华道德精髓“忠孝”二字。环顾庙内,朱熹先生的“礼仪廉耻,孝第忠信”也正当的警示着三界德尊。据林志良先生介绍,罗汉山关帝庙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该庙原址位于同安县衙口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城建之需于1983年被拆,为使历史古刹为后人传承和纪念,由善心人士合资兴建于同安罗汉山上,并刻碑纪念。难怪世间有言传出,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也不难理解,关帝庙承载着多少的精神寄托和历史沉淀,最终在罗汉山上与500尊罗汉一起创造和谐。
摩崖书法碑文
罗汉山由下至上,再从上而下的浏览一番,深谙书法的游客定会驻足停留,只为崖壁上的各类名家书法作品。传闻罗汉山始建之初,由发起者林志良先生邀请各界名家为罗汉添彩,各有书法作品一幅留于山中,林志良先生命人将名帖刻于摩崖之上,融于500罗汉之中供后人瞻仰学习。这些书法禅宗文化底蕴浓厚,贾庆林的“和”、沈鹏的“顿悟”、慧能禅师顿悟的精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林志良先生的“心随天籁”等等,与山水相依,与佛法相容,与入境之人合于一身。
对某一旅游区来说,各类资源的内部结构、组合,是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罗汉山禅文化旅游资源属于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和谐的山水相依的综合旅游资源。
2.2 关于一凡居士
当罗汉山浏览结束之后,更多人想了解的是其幕后的创建者,因为这一项宏伟的工程在普通人看来望尘莫及。据悉,罗汉山为厦门知名人士林志良先生发起各界爱心人士而兴建。林志良,本醉心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数十年笔耕不辍,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派。2005年因与兴葛玛龙多活佛结下善缘,被认定为汉地大弟子,后由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亲自授字于“一凡”法号,归于居士。

我的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