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我为家乡代言:每天一期谈家乡!伙伴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是李澍,来自沧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电子商务专业。24小时不见有没有想我呢?几天来所讲的您记住了么?想要了解随时进入我的梧桐子,保证可以看到您想要的。现在我将带领伙伴们走入黄骅第三个旅游观光景点,随我去看看吧!
今日分享:黄骅南大港湿地。
南大港湿地位于北纬38°23′—38°33′,东经117°18′—117°38′。地处河北省沧州市东北部,紧邻渤海,是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总面积达16000多公顷,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沧州地处滨海平原,河流众多,20多条河流汇聚9处入海,河道、库淀、坑塘、主干支渠总蓄水能力为4.8亿立方米,有多处洼淀湿地,其中南大港湿地就是最突出的一处。南大港湿地属于南大港农场的一部分,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研究基地。
南大港湿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主要气候特征。春季少雨多风,凉爽干燥,回温快,蒸发大;夏季炎热湿润,多雨,高温天气时有出现;秋季天睛气朗,风微凉爽,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少雪,干燥,伴有寒潮,多刮西北风。该地的年平均气温是12.7℃,气温年降变化不大,但年较差较大。一月份平均气温-4。8度,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5度,无霜期188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28。4度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57。4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604.7mm,最特殊年份1964年降水量为1343.5mm,1968年降水量仅247.1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雨量高度集中于夏季,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5%以上。
湿地景区概况:
南大港湿地海拔最高处5.4米,最低处2.9米,分为泻湖洼地、浅槽型洼地、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为芦苇。环港林木10米宽、30公里长,计6万多株。南大港湿地有完整的自然生态资源,该湿地为海滨复合型,具有综合的温带滨海湿地系统,有较好的原生态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整个保护区内植物有47科140种;经专家发现的野生鸟类有14目38科2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包括白鹳、黑鹳、白肩雕、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中华秋沙鸭、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4种,包括白天鹅、灰鹤、白枕鹤等;其它野生鸟类219种;有几十种鱼类以及多种藻类和浮游生物;并有狐、獾、黄鼬、草兔、鼹鼠、蛇、蛙等几十种陆生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南大港湿地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开发,整个湿地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少有游客问津,因此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每年春秋两季,正是各类候鸟迁徙的季节,由于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了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交汇区。这里是候鸟南北迁徙带与东西迁徙带的交汇点,这里每年都会看到大批白天鹅到这里栖息。为了保护水库内芦苇植被,鱼类、鸟类和港坡动物,沿港内还开挖了一条6米宽、4米深的环港水渠,以保证季节性蓄水和调节区域内水容量。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视野辽阔,盛夏时节,满目青翠,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南大港湿地周围建有南大港农场,是河北省九大农牧场之一,这里有别具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中国最大的超细羊扩繁基地,玫瑰飘香的葡萄园,冬枣树上清脆可口的冬枣,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在南大港农场场部的东北面是建于1972年的南大港农场水库,位于渤海湾顶端。湿地连接渤海西岸,可看到世界现存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另两处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和智利的斯里兰州),其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所包含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世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黄骅城北的郛堤城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去湿地保护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