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旅游局,是负责管理睢宁县旅游业的政府机构。2010年起,提出依托“佛教圣地、历史胜迹、山水胜景、童画盛名、美食盛宴”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服务功能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县城、古邳、张圩和睢邳路沿线、故黄河沿线“三点两线”的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游童画之乡、赏彩色睢宁、览下邳名胜、品睢宁菜系”的旅游新格局。
2010年9月,时任该县旅游局局长张成赋,将全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sheng(圣胜盛)”:佛教圣地、历史胜迹、山水胜景、童画盛名、美食盛宴……睢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块正在开发的处女地。
佛教圣地
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自东汉时期起,睢宁就成为佛教文化的兴盛之地,这缘起于中国佛教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下邳(今睢宁县古邳镇)高僧严佛调,一位是下邳相笮融。
严佛调一生潜心研究佛学,是中国最早的汉族僧侣,也是中国翻译佛典(《法镜经》)第一人、中国自撰经书(《沙弥十慧经》)第一人和中国境外传道第一人。他为宣传佛教文化和家乡文化,为提升下邳在当时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使之成为我国佛教重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笮融在任下邳郡宰相时,他在下邳所建的浮屠寺、九镜塔在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我国早期佛教建筑的基本形制,一直延续至唐初,且祠内的金身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每年“浴佛会”时,下邳城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前来赶会、拜佛者数以万计。汉代民间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见于此。此项风俗活动相沿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也称“浴佛节”),周边群众还有到下邳羊山赶庙会的习俗。
睢宁尚有岠山宗善禅寺、羊山寺、地藏寺、水月禅寺等佛教活动场所。古老的佛教圣地,虽历经沧桑,但依然香火旺盛。
历史胜迹
自夏代车正奚仲率部族迁移至下邳,开治方国,从此翻开了睢宁40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奚仲是轩辕黄帝的六世孙,任姓,他是距今4160年前的科学家、政治家,传说中车的发明者,是夏代的车正(掌管车的官)。奚仲是下邳的缔造者也是下邳的第一位统治者,他与睢宁本土先民共同为下邳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睢宁的发展史上开出了一道文明的先河。“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于公元前641年率兵伐齐时,曾率兵来到下邳,大兴土木,重修、扩建下邳城池,在此厉兵秣马,举兵伐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下邳建城的记载,“宋襄筑城”成就了一方霸业,也让下邳古城从此名声远播。
因讽齐王纳谏而知名于世的邹忌,作为齐国的功臣,封于下邳,说明下邳在当时的繁荣和区位优势非同一般。邹忌封于下邳后,正史才称古邳为“下邳”,“下邳”也因邹忌声名远扬。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当年刺秦未果,潜匿下邳,在古老的圯桥上邂逅黄石公,三进其履,三赴其约,得兵书而启迪心智,辅大汉而运筹帷幄,成为千古第一帝师。圯桥进履,“孺子可教”的成语典故就发生于此。
蜀汉国主刘备,东汉末年,徐州牧(当时州治在下邳)陶谦死后,刘备自领徐州牧入主下邳,在下邳屯驻,并以下邳为创业之基。
在睢宁,还有一把季札剑,剑映千古心诺,闪耀出一诺千金的诚信光芒;一幅《牛耕图》,牛耕沧海桑田,犁耕出农耕文明的一缕霞光;一盏铜牛灯,灯照天工匠心,闪烁出原始环保理念的一道灵光;一座“三雄两帝衙”,记载着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和晋元帝司马睿、宋武帝刘裕的历史踪迹;一幢白门楼,见证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最终的人生归处;一方古战场,引来英雄无数,令诗仙李白大发“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的历史感慨……
山水胜景
睢宁有大小山峰数十座,著名的有岠山、羊山、半戈山、蛟龙山、凤凰山、龙山等,其中岠山海拔214.7米,为苏北第二高峰。在群山环抱之下,是69.5公里(睢宁段)的九曲故黄河、11平方公里的庆安湖以及清水畔水库、梁山水库、旧城湖、民便河、徐洪河、徐沙河、白塘河等众多水体。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用心用力开展山体绿化和水系治理工程,使睢宁山川得天地自然之精华,汇人杰地灵之秀气,成为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一方风水宝地。
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县进一步加大对白塘河湿地公园、庆安湖景区、岠山景区、故黄河风光带的规划、开发、建设力度。其中,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速度推进,在很短时间内,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区,融养生、休闲、体验于一体,汇疗养、科普、文化于一身的湿地公园雏形,业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的首选之地。
黄河故道位于县域北部,为东西走向,全长约69.5公里,距县城约10公里,流经双沟镇、王集镇、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水面开阔、水流清澈,两岸有大片原生态滩涂、果园、杨树林等,恬静优美、品位高雅。规划对其进行开发,以生态农业观光园、度假村、农家乐、观光林、水上游乐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睢宁故黄河生态旅游观光带。
童画盛名
睢宁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儿童画之乡”,这一殊荣至今仍是全国唯一。这为打造儿童画“修学旅游”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睢宁儿童画1955年孕育破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先后有1800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荣获各类国际奖项166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5枚、特别金奖21枚、金牌252枚。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大厦陈列,千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数十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英国的《时代周报》、《泰晤士报》、BBC电台,《澳门日报》、《文汇报》、香港《文汇报、《人民 日报》及其海外版、《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外新闻单位通过不同形式介绍了睢宁儿童画创作和学校艺术教育的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来感谢信:“感谢你们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睢宁儿童画九次应邀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处展出,国家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睢宁部分赴京小作者。国内外许多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学者和众多慕名者,多次到睢宁参观考察儿童画创作。国家领导人彭冲、茅以升、钱昌照、张爱萍、康克清等多次亲切接见睢宁赴京小作者,王济夫、孙家正、季允石、郑斯林、杨永沂等省部领导多次到睢宁看望美术教师和儿童画小作者,全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学者、教授张雪父、李榷、钱君陶、徐佛华、李广汉、周松生、朱卓鹏、尉天池等多次到睢宁考察儿童画创作情况,并从理论、方法上给予指导。美国、法国、日本友人和海外侨胞多次专程到睢宁县一些学校参观考察。
睢宁儿童画是国家外交部指定的国宾礼品,已有数百幅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温家宝总理在给睢宁小画童的亲笔回信中称:睢宁“真不愧为中国儿童画之乡”。
睢宁儿童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充天塞地的构图、大胆明快的用色、稚趣天成的造型、奇妙无比的绘画语言,充分展示出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童心天趣,令人叹为观止。睢宁儿童画是世界文化的宝藏,也是文化旅游的宝藏。
美食盛宴
睢宁菜,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睢宁菜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它上承大彭五味兼蓄、风味淳朴的风格,又突出清淡见长、味和南北的特点,历来为广大食客所喜爱。在食材选配上,睢宁菜虽然讲究荤素结合、合理配料,但是并不以刻意寻觅山珍或芳饪标奇。在烹饪技艺上,刀工、火候讲究,技法纷呈,每一道菜肴都是一件形、色、味、美具备的艺术品。在营养价值上,讲究饮食与养生相结合,无论取材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就是不仅要“好吃”更要“吃好”。常吃睢宁菜除了能满足口腹之欲外,还兼具食疗养生的双重功效。
睢宁菜源自大彭一脉传承,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烹制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东晋时期成形的《金谷宴》菜谱,突出了浓烈的地域风味特色。2010年,睢宁菜系得到了挖掘整理,并在与其它菜系交流中吸收他人所长,进一步奠定了其以徐州菜为基调,原汁原味、四方皆宜的特点。
睢宁香肠,是睢宁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食品,誉满苏、鲁、豫、皖周边地区。产品用新鲜精瘦猪肉,辅以10余味中草药,传统工艺,口味独特,鲜美异常,是纯正的绿色食品,享有“王集香肠,香肠之王”美誉,获“江苏地方名特优产品奖”、徐州市“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殊荣。王集烧鸡,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已闻名苏北,历经沧桑,汤味不改,延续至今。主料烧鸡选用地方草鸡,辅以20余种名贵中药,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创新工艺精制而成,香中隐甜,咸淡宜口,色佳味美,嫩酥俱全,在江苏享有较高声誉。
下邳贡菜(苔干), 是一种以取食地上苔茎为主的绿色食品。质地脆嫩,色绿味甘,清朝乾隆年间被定为“贡菜”。睢宁水粉皮,也叫腊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制作工艺考究,原料主要来自绿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淀粉,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睢宁水粉皮由小群体加工走向大规模生产,在新疆、天津、广州等国内市场扎根,还走向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市场。
除此之外“白水豆腐”、“蒜香水粉皮”、“金丝搅瓜”、“羊肉炒绿饼”、“盐豆抱鸡蛋”、“糖醋故黄河鲤鱼”、“霸王别姬”、“烧羊杂”、“水晶活油”、“土锅烧鸡公”等等,深受八方食客的欢迎。到睢宁一游,既让您大饱眼福,又让您大饱口福!
@梧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