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历史
陕西韩城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是1992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韩城市东北10公里昝村镇吴村,建在10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居高临下,颇有虎踞高山之势。是韩城元建标志性建筑。佛教文化气息浓厚。1999年开始建设的陕西省元代建筑博物馆已初具规模,现已对外开放。近年来,经过修缮保护的普照寺,被当地人称为韩城的”布达拉宫”。韩城元代建筑多为悬山顶,墙体厚实稳重收分大,前檐柱额多为通担,这些是认识和研究元代建筑特征与风格的重要而宝贵的依据。近几年,为了保护好元代建筑,经省文物部门批准,韩城拟将急需维修的元代建筑约十多处逐步搬迁到规模较大的元代建筑之地普照寺。现已搬迁了两处四座建筑,连同普照寺原有的古建筑及配列建筑共12座,占地8000余平主米,最终建成约二十多座的,,成为全省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元代建筑博物馆,建在普照寺内,寺庙建在十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寺门向南,拾级面上,居高临下,有虎踞高山之势。
普照寺为佛教寺院。佛教,自隋唐时期,特别在唐初就在韩城地区盛行,建寺甚多,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保留极少,普照寺是幸存的皎皎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西北的吴村寨南端,占地30余亩,陆续迁建韩城境内濒危的元代建筑十座,被誉为“元代建筑博物馆”。
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晋东南及韩城早期古建筑保护”项目的部分。普照寺大佛殿面阔五间,建筑面积139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大佛殿及东西厢房墙体裂缝,部分木构件糟朽、缺失,地转破损严重,屋面漏雨,室内佛龛藻井木结构朽坏变形,佛像严重倾斜。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重视下,该维修项目于2008年3月启动,2008年11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