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公岛是中国西沙群岛地区中的一个岛屿,在森屏滩礁盘东南侧。地理坐标为北纬16°34′,东经111°41′。
鸭公岛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中,该岛四周水深较浅,且礁盘分布的范围极大,大中型船只无法通航,进出鸭公岛附近海域只能通过渔船或小艇。
该岛发育在点礁上,岛四周即为深水区。这种礁体是在泻湖中各自孤立生长的,尤其在“门”的通路上最易形成,因为在“门”。附近潮汛急,风浪大,外海或泻湖内的浮游生物送来亦多,有利于礁头的生长和合并,并形成小岛。鸭公岛即正当银屿门区。岛屿呈新月形,体观出东北风对礁体发育的影响。
因岛形似鸭而得名,海南渔民也称为“鸭公峙”。
1983年,中国政府公布鸭公岛为该岛屿的标准名称。
鸭公岛面积为9800平方米,海拔高度1~3米,是一座砾滩岛,生长着匍匐地面的植物。
鸭公岛多由礁块构成,上生有少数草本植物。岛附近潮流急,风浪大,外海或泻湖内的浮游生物送来亦多。
礁石外水颇深,又无广大礁盘,故水产较少水产以贝类为主,南海特产马蹄螺即产于本岛。
鸭公岛因人迹罕到,故有海鸟栖息。但该岛无林木和沙地,海鸟不能常来,只成为海鸟的季节性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