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河唇镇

旅游

廉江河唇镇

河唇镇,因其运河刚好被鹤地水库分开两边,就好像人的唇一样,所以称之为"河唇"。它位于廉江东北部,下辖19个(居)委会,总人口7.64万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圩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廉江市区9公里。境内有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河唇火车站、国营红湖农场、红星瓷厂、廉江锅厂等骨干企业和事业单位。全镇社会治安稳定,商贸活跃,而且果木林立,拥有国内外多个著名水果品种,是汇集百果之乡,是投资置业的理想宝地。

该镇的鹤地水库是省级旅游区,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水库面积14 河唇镇

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近12亿立方米,号称“人造海”。风景秀丽的库光山色每年吸引游客近3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革命老前辈邓小平、董必武、陈毅、陶铸、郭沫若等同志曾到此视察,并留下珍贵的墨迹。

生态旅游

河唇镇生态文明旅游区是湛江市生态文明示范区之一,该旅游区包括新屋仔生态文明村、“百果之乡”杨桃沟、鹤地水库和镇区大景区,集饮食、娱乐、观光、赏果于一体,游程约20公里。

新屋仔村——红杨桃沟——鹤地水库——墟镇”生态旅游线

第一站:新屋仔

新屋仔村,湛江最美的村庄之一,地处河唇镇西南部,距廉城约6公里,全村430户,在家的2300多人,外出务工10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多亩,坡地500多亩,山地2000多亩。该村集体经济基础好,每年砖厂租凭及林木收入16万元。该村种植花卉历史悠久(80年代初开始),花卉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每家每户都种植各种花卉风景树木,房前屋后全被花木环绕,是一条生产花木的专业村,大量的花卉树木不仅绿化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2006年初,该村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了创建园林式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奋斗目标。从5月开始,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轰轰烈烈开展创建活动。适逢9月13日,市委书记徐少华到廉江调研深入该村了解时,认为该村依托拥有4万亩水果生产规模河唇镇这个“百果之乡”,走经济,生态循环之路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更好地贯彻徐少华书记的指示精神,廉江市委书记伍杰忠提出要以该村作为突破口,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确立了建设“新屋仔村——红杨桃沟——鹤地水库——圩镇”旅游观光带的发展思路。两级市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激起了新屋仔村民从所未有的创建热情,纷纷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自觉拆除规划线内的建筑(共拆除房屋700多间5000多平方米),服从规划布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参与,经过90多天的日夜奋战,创建工作已于12月15日前初步定型。2010年,全村完成5米水泥硬底化路基8公里(其中2—4公里机耕路为6.5米),铺设水泥路面5公里,改造猪栏牛舍400多平方米,建设文化楼2座,灯光球场1个,市场1个约500多平方米,“农家乐”生态园9户。优美的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陶冶了村民情操,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新风不断涌现。新屋仔生态文明村建设最大特点是:

1、发挥优势,走经济、生态循环之路。该村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品种多(达近100种),在创建工作中,结合各种花卉的季节性、层次性、时代性,有不同的布局设置,季节性花卉既不用浪费,又能创出较好经济效益,花卉种植已成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0年1-11月,该村单是挖花木搬运花木的工钱就达40多万元。因此,新屋仔的环境绿化美化并不是单一的投入,还有产出,使生态文明村建设走上一条投入与产出相协调的循环之路。   2、建设“农家乐”生态园,延长旅游观光带产业链。该村初建“农家乐”生态园9户,集中在该村花木场中心点,将附近的红杨桃、黄皮、山姜头鸡汤、鱼头汤等特色资源整合在一起,游人既能观赏到各种花卉,又能品尝到各种美食,常常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3、规划建设科学管理,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该村各种建设均由市设计园专门绘制,体现特色、实用、集中的理念,既保留原有村庄及庭院各种花卉种植的生态特色,又确保花卉业的持续发展,加大机耕路宽度(3米扩至6.5米),而且体现实用性,对各种公共设施进行了整合,利用以前无人走不敢用的低洼地带建设了村市场和牛栏猪舍,发挥了新的作用。

第二站:红杨桃沟

杨桃沟以新屋仔村为起点,路经良塘、横窝、莲塘口等村委12条自然村,附近人口3万多人,沿线群众有种植水果的传统习惯,水果有荔枝、龙眼、黄皮、杨桃、红橙、菠萝、杨梅等品种,面积达6000多亩。其中红杨桃沟

中心点位于廉江市河唇镇莲塘口村,全长8公里,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是由湛江市“科技兴果”示范基地拓展而成。该沟于1998年引进种植红杨桃,经选优培育后大量种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鲜果选销广西、海南、珠江三角洲等地,2001年12月,湛江市政府将其定为“科技兴果”示范基地。2005年,为更好地贯彻徐书记的指示精神,该镇把其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其中一个景区,廉江市委书记伍杰忠多次到点指导工作,要求尽快贯通基地8公里道路,并铺设水泥硬底化,由于这段路一边高山层叠,一边悬崖峭壁,“杨桃沟”因此而得名。沿途可见该沟青山绿水,果实累累,景色怡人,既可满足游人探险掠奇,又可满足游人品尝佳果,是居家旅游的一大首选景点。

第三站:鹤地银湖-鹤地水库

鹤地银湖,又称鹤地水库是广东省三大水库,我国十大水库之一,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位于雷州半岛北部,廉江东北部,距廉江市区十公里处,跨广东廉江、化州、广西陆川、博白。因

水库在廉江市河唇镇鹤地岭东,因此得名。

鹤地水库,是湛江人们为了改变雷州半岛干旱状况,于1958年6月兴建,数十万劳动大军,挥着锄头,挑着粪箕,推拉着小车。 披星戴月,顶着烈日,冒着酷热,艰苦奋战一年多,终于1959年8月完成拦截九州江而围成水库的伟大工程。汇水和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库存蓄水面积122.6平方公里,库容11.5亿立方米。有“人造海”之称。

鹤地水库有排洪,蓄水输水,发电,灌溉,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和作用。建有溢洪道两座,最大泄洪量为2560立方米每秒,输水闸一座,正常输水流量为110立方米每秒,最大输水流量为148立方米每秒。在坝后建起水电站两座,装机5台,总容量5150千瓦,年发电1000万度,解决了部分照明和生产用电。从鹤地水库引出的雷州半岛青年运河,由总干渠,东、西运河,东海河和四联河组成全长319.6公里,贯穿廉江、遂溪,雷州和湛江市郊,依附运河的干支渠道4039条,总长4547公里。1960年5月青年运河开通后,有效灌溉面积达155万亩。解决了沿河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变了雷州半岛干旱面貌,同时成为湛江的主要旅游点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鹤地水库四周林木丰茂,青山如黛。极目远眺,湖水苍茫,碧波荡漾。初春,天水一片迷蒙,景色鲜新如

花,有“鹤湖烟雨”的美称,被誉为湛江新八景之一。那百座形态各异翡翠般的湖中岛屿,犹如仙女散落湖中的一颗颗明珠,在湖中闪烁,点缀得银湖更加绚丽多彩。

鹤地水库现为为旅游区,称为鹤地银湖,主要游览点有大坝,渠首,青年亭等组成。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董必武,朱德。陈毅,陶铸,贺龙,郭沫若等同志曾先后游览鹤地银湖,题词,题匾,留下不少赞美湖景美色的诗句。1964年2月董必武同志参观时题诗称赞道:

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

渠分四干引,江截九州流。

老少齐努力,女男乐同休。

河山已易色,跃进势仍道。

第四站:墟镇

河唇镇墟镇位于廉城东北部,粤桂两省交汇处,是廉江构通大西南的重要门户,距廉城仅9公里,逐步成为城市结合部,列入廉江市城区发展区域,是廉江的窗口镇,圩镇总面积达2.7平方公里

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多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墟镇内有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红星陶瓷有限公司、河唇镇火车站等骨干企事业单位,其中河唇火车站是粤西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黎湛铁路和广湛铁路在此交汇,铁路沿线贯穿境内13个村委会,并附设2条粮油专线,以河唇火车站为中心,另设有山屋、飞凤坡、高田、龙田面四个火车站(现已撒),人流物流集中,商贸活跃。

经济状况

农业

该镇初步形成了红杨桃、杂果、龙眼、花卉、北运菜、速生丰产林、

淡水养殖等七大农业生产基地。水果有红杨桃、荔枝、龙眼、石榴、黄皮、芒果等,总面积4万多亩,是粤西地区的“百果之乡”。其中红杨桃4000多亩,并以其独特的风味畅销国内市场,2001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1年11月份,湛江市政府把河唇镇红杨桃基地定为“科技兴果”示范基地。

工业

较具规模的企业有廉江市红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廉江市容星水泥有限公司、廉江市耐火材料厂、河唇强兴冰厂等。花岗岩石、石灰石、磁铁矿、瓷土、高岭土、建筑用沙等矿产资源丰富、质优量大、易采易运,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广东省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