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厦门人民和海外华侨盼望能在厦门海峡修建一条海上长堤,与陆地联结起来,这个愿望于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海堤全长2212米,接连高崎与集美,故称高集海堤,1953年动工到1955年10月建成,只花二年多的时间,并在高崎一头建观堤亭,亭上有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移山填海"四个大字,周围满栽桉树、合欢、相思树,枝叶随风婀娜,赠给行人一片清凉的盛意。 1955年10月,厦门人民又动工兴建了集美--杏林海堤,全长2820米,把面积5.2平方千米的杏林湾,变成了一个人工湖。这两条海堤总长5032米,统称"厦门海堤",雅称"十里长堤"。随着海峡西岸鹭岛的经济腾飞,跨海5.3公里沿海高速铁路杏林公铁大桥修建万名民工进场日夜施工,集美进岛公路大桥维修进岛车辆改由海堤进岛,海堤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如果把所用的370万方石料,排成1米见方石墙,等于两条鹰厦铁路的总长,可不是移山填海吗?
十里长堤周边景点
仙岳山半山土地公庙
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宫,始建于宋,俗称“岩仔内土地公宫”,乃塘边社及四周百姓所立。至明正德年间,年久失修,山忽生虎患,塘边诸社,乃户捐缘银,重修土地公宫。厦门仙岳山四周乡邻莫不争相膜拜,香火鼎盛,人潮喧哗,恶虎惊。
桥梁博物馆
桥梁博物馆,坐落在海沧大桥东岸锚碇内,这是在大桥硕大的锚碇里建起来的我国第一座桥梁博物馆。它的造型设计、内容丰富、科技手段先进,展示了高科技水平,为海沧大桥增添景色。博物馆由海沧大桥建设展示馆、中国桥梁百年回顾展示。
厦门市革命烈士陵园
厦门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石园西北麓,总占地面积20270多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安业民烈士墓以及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烈士纪念碑与烈士陵墓始建于1954年。烈士纪念碑高24米,碑上镌有陈。
少年科技宫
青少年科技馆是利用海沧大桥西锚碇建成的,与东锚碇的桥梁博物馆遥相对应,由室内展区、科技广场和探索教育区组成。室内展区近1万平方米,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科技广场2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一期12个室内展馆,200余项展品,20项科技。
华侨博物馆
位于厦门岛思明南路493号。屹立在蜂巢山麓。该馆由著名华侨陈嘉庚于1956年倡导创办,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系统、全面展示华侨历史的专业性博物馆,有7000多件展品。
桐子厦门集美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