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清风景游览区,峰岭高耸,涧谷幽长,气候温暖,成片的黑松林浓密葱郁,海岸线岬角、岸礁、海滩交错分布,主山脉向西南延伸,地处巨峰之阳,以自然幽静的河谷景观、雄伟壮丽的峰岭山海景观以及流清河为中心的海岛沙滩景观为特色。有松顶、流清湾、青蛙石、鲍鱼岛、老公岛、青龙庵、流清涧、将军槽、流清水库、流清河口、响水庵、前风峡、铁瓦殿、白云洞、天门涧、天门峰、天门岭、沿海诸景等20处景点,面积21.3平方公里。有先天庵、聚仙宫、寿阳宫、普庆庵(铁瓦殿)、白云庵等宗教文化遗址,历史上为道家活动的重要场所。天门峰雄峙天外,巍峨壮观,天柱、北天门、南天门诸山峰拔地而起,崖上镌有“南天门”三字,传为邱处机所书。
怪石比比皆是,有潜艇崮、野猪石、阎王鼻子、伏鳌、青蛙石、金刚崮、观山叟、簸箕羊、马鞍子石等。流清河沙滩是天然海水浴场。流清河水库、大河东水库象两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高山峡谷之中,为游览区凭添了几分姿色。
以自然幽静的河谷景观、雄伟壮丽的峰岭山海景观以及流清河为中心的海岛沙滩景观为特色,有松顶、流清湾、鲍鱼岛、老公岛、聚仙宫、青龙庵、流清涧、将军槽、流清水库、夹岭河口、三里河口、响水庵、前风峡、铁瓦殿、白云洞、天门涧、天门峰、天门岭、沿海诸景共20处景点,面积21.3平方公里。从烟云涧的聚仙宫东行,经东、西麦窑即达流清河。旧时由此至太清宫,必须沿大平岚、小平岚东行,削壁陡崖,微有蹊径可攀缘,再经险峻崎岖的梯子石,行7公里方可至八水河入海口处。现在沿滨海公路可直抵太清宫。流清河口是从南面登巨峰的起点。沿流清河谷,经流清水库而上,再经前风涧、七十二磴台、铁瓦殿等,可达自然碑、巨峰,是崂山风景区正面登巨峰的唯一线路。从流清河口向东北进入天门涧,阵阵松涛和涧底的水声相伴。南天门高矗山颠,天门涧谷正对天门峰。登上天门峰,天柱、北天门、南天门诸山峰拔地而起,崖上镌有“南天门”三字,传为邱处机手书。
流清河海湾长1600米,宽25米,东侧是鲍鱼岛,西侧松顶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林掩映着聊斋故事宫,南面与海中的老公岛隔海相望。
【流清河】 从聚仙宫东行2公里便是流清河,是由青岛市区东行入崂山南麓和东麓旅游区的门户。流清河发源于崂山巨峰的南坡,上游为黑冲涧、公司涧两支流。中游称夹连河,长约2公里,河床平均宽15米,潭湾相连,流水深不足尺,水甘可饮,如今在将军槽西侧筑坝蓄水,名为流清河水库。下游称流清河,流程5.8公里,经流清河村入海,因该河流水清澈而得名。河两岸皆有居民,溯涧而入,山色秀奇,上游峡势狭窄,水自内奔腾下泻,雪翻雷轰,涌为深潭。流清河水库的坝高100余米,像一道巨大的石门把狭长的山谷拦腰截断,四周青山环绕,石壁拱立,半山间贮下碧波千顷,实乃高峡出平湖。
【砖塔岭】 位于流清河上游的蟹子夹山东南,由烟云涧沿涧底北上2公里即可到达。岭上旧有砖塔一座,对此塔有颇多传说。站在岭上远眺,四周美景秀色可尽收眼底。向北仰望,巨峰一带层峦叠嶂,耸立云端,一片青苍,好像一幅很有气势的丹青画幅。往南眺去,海光如镜,一望无垠,似海螺般的海岛,历历在目。岭东有洞,大如屋,上镌金壁洞三字,因洞壁石呈黄色而得名,离此洞不远,还有银壁洞,洞上也有题刻,但字迹已漫漶不清。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为:“砖塔岭,自下而上至岭,甫八里许,其风物遂与下方殊,长林苍崖,幽然绝尘矣”。《胶澳志》亦载:“越烟云涧、砖塔岭可达巨峰,道尤险僻,风景亦更为奇瑰。”
【鲍鱼岛】 鲍鱼岛位于流清河湾北岸,是山岬入海际的一个小半岛,北连陆地,东、西、南三面临海,面积约0.05平方公里,海拔16米,岛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黑松,景色十分幽雅。因周围盛产鲍鱼,加之岛形如鲍壳覆着,故名鲍鱼岛,附近还有一个10户人家的小村,亦与此岛同名。鲍鱼岛岩壁上多海蚀窟穴,海浪吞吐,响如炮鸣,岸边遥遥可闻。
【大、小平岚】 在自流清河通往太清宫的公路未修通之前,从流清河至太清宫为山路,要经过大、小平岚、梯子石、八水河、东平岚等处,这一带约10余公里,途程虽艰难险阻,但风光却奇秀绝伦。过流清河便是鲍鱼岛,由此东行便是小平岚、大平岚,此处山势虽高,但峰峦平缓,故名“平岚”。行至此路,肘危岩,临大海,一径迂?于山腰间,看山眺海,兼而可得。约行5.6公里,过了大平岚,迎面峻岭陡起,挡住去路,此即“梯子石”。
【梯子石】 梯子石的山脉是从天门峰而来,其东南支余脉蜿蜒陡插入海,形成了一个险峻无比的高岭,别无通途,必须越过此岭,方可到达上清宫、太清宫一带。因上下岭之路竖立如梯,故名“梯子石”。岭顶有一巨石,所余之路窄仅容足,人行此处,必须从石上爬行而过,俯视大海,惊险之极,故将此石名“阎王鼻子”,意为由此走过其惊险如同摸阎王鼻子。后来此石被凿去。1934年青岛市Gov鸠工砌以石条,形成登山石磴,共有2700多级,行人可拾级而上,但因岭峻路陡,由此经过,仰望危岩欲坠,下视怒涛撞岸,令人心悸。
【天门峰】 天门峰一名云门峰,又称南天门。从流清河入海处,沿天门涧向东北攀登,约行5公里便到天门峰。山口两峰,拔地直上,绝壁悬空,高数十丈,对峙如门,中空成峡,峡仅宽3米。人从峡门走过,仰望奇峰,高插云霄,俯瞰沧海,远波天外,高旷空明,气象万千。崖石镌有“南天门”三个大字,是邱处机手书。崂山峡门最称奇观的有两处,一是内九水的石门峡,一是此处的天门峰,石门峡虽奇险,但深藏涧谷,幽中带险,终不如天门峰,高踞山巅,特具伟观。天门峰之西为响云峰,俗名“摩头崮”,响云峰西南有一巨石,上有深沟,名“将军槽”。天门峰之东为“叉八字口”,迤北为陡深如井的“倒溜子口”,由此东下为“天门后”,是一个幽谷,四围奇峰高耸,因地处天门山之后得名。这一带崇山峻岭,横亘绵延,可使人饱览崂山之雄伟奇拔。明代进士陈沂有《南天门》诗:“望入天门十二重,Y然飞雾半虚空。千寻不假钩梯上,一窍惟容箭括通。风气荡摩鹏翮外,日光摇漾海波中。欲求阊阖无人问,但拟彤云是帝宫。”
【青蛙石】 沿南线进入崂山,过八水河口、大平岚处,盘山公路左侧壁立千仞;右侧则是深崖阔海,向下望去,海岸边有一巨石,恰似一巨大蹲伏的青蛙,游人至此,每每驻足观望,惊叹天工之巧妙,这就是著名的“青蛙石”。过青蛙石继续前行,太清湾就呈现于眼前。
我的梧桐子家乡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