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明山

旅游

河北省永年县明山

  永年明山距永年县城西行十余里,是一座孤峰突兀而起,山势峻拔,形如卧象,山底面积一平方公里。洺水北绕,蜿蜒如带。东有猪山、狗山、兔山诸峰逶迤相望。沿着弯弯的蹬道攀上峰顶,怪石嶙岣,峭壁悬崖,山乌啾啾,林木葱葱,一派仙山幽境,蔚为壮观。这就是冀南名胜被称之为平干八景之一。

明山,亦称聪明山,据唐代御史卢项《聪明山碑》记载:“彰善祸淫为聪,降祥育物为明”。可见,远在一干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叫做聪明山了。明代诗人刘起曾登临赋诗以记其胜:“西山雄峙控沙沼,紫气东来满都城,静里有闻天簌发,望中时见晓峰晴。苍茫万点云霞烂,迢递干崖星斗平,天为圣王新耳目,股肱之首童聪明。”

在洺山脚下,绿树掩映中有一片硕大的神殿庙宇,重楼叠阁错落其间。古木青苔,昭示着这里沧桑的历史,碑版古铭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盛。主祭大殿坐西面东,气势巍峨,供奉着聪明山的山神昭惠王。神象端庄,头戴平天冠,身披黄龙袍,威仪天下,帝王景象。世世代代享祭,成为邯郸地方安民赐福,趋吉避灾的护佑神灵。这座庙宇也被传为“昭惠王祠”。
但是,这座祠庙初建于何年供奉的昭惠王为谁?不仅现代人不知就里,就是上溯到明清乃至唐代也俱皆不明。查阅清乾隆年间的碑文载:“昭惠者,不知其何许人也。”还有一通唐代元和年间的古碑,载有卢顼祷聪明山记:“聪明山之神,盖俶落上古,不知其所自兴也。”由此看来,昭惠王祠的来历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已经失传了。
据残存的碑铭和史志记载,洺山神庙之胜景,在西汉之前就早已存在,古来聪山胜境被称为“平干八景”之首。史载:西汉时的顷王刘偃,字平干,曾被汉武帝封往广平就任,因而改广平国为平干国。顷王刘偃擅长经史,酷爱文学,广设学校,推行教化,喜爱游览名胜古迹,把广平国内的聪明山、昭惠王祠、毛遂墓、猪山石刻、紫山、赵王陵寝等八处胜迹排列为“平干八景”,而聪明山列为第一景,名为“聪山蕴秀”。这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至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的事,这说明聪明山昭惠王祠庙胜景早在西汉初年就扬名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