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三岛!

旅游

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三岛!

前三岛由车牛山岛、达山岛(也称达念山岛)、平岛(也称平山岛)三个岛组成,陆域面积共0.321平方公里。其中,平岛距车牛山岛18.8公里,长900米,宽300米,总面积0.148平方公里;达(念)山岛距车牛山岛6.8公里,距平山岛15.1公里岛长470米,宽370米,总面积0.115平方公里是前三岛中距离陆地最远的岛屿;车牛山岛长400米,宽230米总面积0.06方公里,是前三岛中最南端、面积最小的岛屿。前三岛平均水温14.0℃;潮汐最大流速为131厘米/秒,盐度变化小,是一类海水水质;海底地貌主要由基岩海蚀平台—陡坡、水下渡积坡—堆积斜坡、水下侵蚀堆积平原三种类型组成,近海1公里外为细砂底质,适合打桩进行筏式养殖。前三岛周围海域有浮游生物116种、浮游动物32种,底栖生物116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素有“活化石”之称的青岛文昌鱼和“海产八珍”之一的刺参。 前三岛在海中如三星错落,统称为“前三岛”。浏览此处海景,最胜为“看日出扶桑,观海市三岛”。在三岛上看到海市蜃楼,是游人梦寐以求的境界。由于海蚀严重,其周围造成多层危岩峭壁,俊秀美丽、彩色呈白、灰、绿、黑各种色调。其状特异,很有观赏价值。云遮雾障,早有“传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说法。前三岛气候属海洋过度性气候,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3摄湿度,平均降水量为906毫米,对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鸟类繁衍生息的乐园。前三岛海域是著名的海洲湾渔场,这里盛产多种海珍品,海参、鲍鱼、扇贝产量很高。前三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多达80%以上。岛上不仅生长着许多蕨类植物和数种中草药,而且还有人工栽植的松、柏、槐、杨、法桐及花卉等植物,由于没有污染,草木葱郁,山花遍野,天然风光秀丽动人。 前三岛因地势险要而成为海防要地。据连云区文史资料记载,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1894年11月22日,北洋第一海防要塞旅顺港失陷,抗法名将冯子材奉调率军北援。1895年1月19日,日军占领了连云港和前三岛,时有两艘英船在连岛和前三岛之间游弋,并在前三岛、连岛山顶插旗两面。光绪二十一年春,为加强海防,冯子材率兵来连云港,时年77岁。他首先派军驻守在墟沟,后派兵去西连岛、前三岛拔掉英旗。英舰见海防甚固,故从前三岛溃逃。冯子材又派兵加强了前三岛、东西连岛的防护,给外寇的侵略野心以沉重打击,感动了当地百姓,齐送万民伞,以敬其功。后冯子材在当地又操练水师兵150人,编设民团300名,设海船数十艘,驻守巡逻在连云港至前三岛的海面上。1935年至1938年期间,国民政府派原张学良的东北军667、668团驻守在连云港、连岛一带。前三岛属连岛管辖的范围。 1938年抗日战争,连云港口地区的前三岛成了日寇首先考虑的战略目标。由于岛上的国民党官兵防范不力,致使日寇海军于1938年农历9月13日,侵占了前三岛的车牛山岛,从而进一步占领了连云港港口、东西连岛、高公岛等地。日军占领后,成立了伪连云市。市府设在墟沟,市长陶惠甫。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连云港成立了东海县特别区,区长由孙武祥担任。日本投降后,区长由刘仰斋担任。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后又成立了连云市政府,成为江苏省辖的普通市,市长孙振翰。担任一年后,又交给江苏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朱祥符兼任。此时的连云市东临大海,西及龙尾河,北到前三岛,南至烧香河。全市呈三角形,人口约32000人左右。连云市的行政区域,设立20多个乡镇,分三个区。第一区,驻老窑菜市街,包括老窑、东西连岛、前三岛、孙家山、墟沟。第二区,驻南城,包括新县山区。第三区,驻新龙镇,包括大浦、新龙镇。由于战乱,连云市的市政府搬迁的连云港镇临海街胜利路。军事机关设有港口指挥部,即连云港西街原日本海军指挥部的旧址。指挥部下设三个海防大队。第一大队驻连云、东西连岛、前三岛,约500余人。第二大队驻墟沟一带,约40余人。第三大队驻高公岛,约70余人,并设有海军炮舰队。在此期间,前三岛仍由连云市管辖,划为连岛乡范围。 战争后的前三岛已经不再布满硝烟,而成为受到大家欢迎的旅游胜地,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的梧桐子家乡连云港市连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