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息心寺

旅游

射阳息心寺

位于射阳县射阳河闸南首,原名息心庵。始建于清末民初,为苏北盐城之名刹。
息心寺原名息心庵,是苏北佛教胜地,始建于明末,盛于清朝,毁于清末。民国十八年(1930年)江易园、仇盖庵等佛教信徒在射阳县城兴北街再一次建寺,并恭请佛教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主持寺院。“文革”期间所有佛像被毁,部分房屋直至1995年因县城改造而全部拆除。

1993年,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射阳河闸南首复建“息心寺”。奠基时,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为本寺方丈。1994年完成寺内三圣殿、斋堂等第一期工程建筑。
目前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楼、万佛塔、天王殿、佛教文物展览馆、观自在园、山门、客堂、寮房等,分为佛教寺院区、佛教文化大观区、迎宾馆区、山水园区、四大佛山复制景点区。

是集佛教文化、园林艺术、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基地,又是十方信众朝山礼佛的圣地,也是中外宾客旅游观赏的佳境。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寺院最雄伟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大雄宝殿为一层两阶,高19.8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殿内金碧辉煌,佛像清静庄严、巧夺天工,均采用台湾鎏金工艺,避开传统浑然一色的装金效果,把衣服、皮肤分色,装金后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表现佛的慈悲圆融之相,此装金工艺在江苏是首家。殿内还设有海岛观音全堂佛像及文殊、普贤、二十诸天佛像,屋顶的千龙朝拜藻井的雕刻、构思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于寺院西北的观自在园,虽是寺内园中园,却也独成一体,园内四周以长廊围之,廊内皆石刻临摹历代高僧书法,独特精辟。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竹林掩映,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供养于园内的露天大佛为观音菩萨圣像,佛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并配以石雕龙柱、落地宫灯,更显庄严、典雅,使人顿生清静 、悠然之心。
寺内山门背面的佛教文物展览馆内,藏有各类文物百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数拾件,这里展出的皆为汉传和藏传佛教的佛像、供器、经典、法器及明、清期间的佛教文物,代表了各民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为研究佛教文化知识、查证佛教历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大悲楼是佛教寺院传统建筑之一,这是众僧集会演说佛法之处,为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观音圣像清静庄严,慈悲圆融,化身千万,救苦救难。

玉佛殿里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色泽洁白,雕工精湛,造型逼真,为玉质材料,重达五吨,高2.2米,价值数百万,是我国佛教寺院中极少佛身整玉雕成通体透明的庄严佛像。这尊佛像的价值更在于其来历不凡,是以泰国陈梦中先生为首的诸信众从缅甸请来,赠与寺院。
寺内景点甚多,天王殿、财神殿、龙王殿、山门、韦驮殿、地藏殿、太子园、准提殿、法华宝坛、念佛堂等都是那么令人目不睱接,流连忘返。院内设有法物流通处和香游客服务中心,虔诚为十方信众服务。

汉传佛教的素食风习,由于南北朝梁武帝的提倡而风靡中华大地,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寺院素斋系列,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不已。 玉佛寺素斋正是这一文化传统在上海城市所体现出来的经典范例。
息心寺素斋以传统的佛教寺院菜系为基础,掺合现代烹饪中的炒、熘、炸、烹、爆、烘、扒、焖等海派菜肴的制作技艺,成功地推出了色香味形上乘、酸甜鲜辣多样的现代寺院的海派素斋系列菜肴。它是中华餐饮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高级饭店行业不可或缺的美食名店。
息心寺素斋环境清幽、古朴高雅,既集中体现了现代建筑装潢的艺术优点,又强烈地展现出佛教特有的文化气息。

@梧桐子@网络营销能力秀

我的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