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观光旅游

旅游

宁陕县观光旅游

  水龙潭

提起水龙潭,对于生长在陕南宁陕的人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在宁陕大山沟壑的河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它。像不经意天上散落的颗颗明珠,水龙潭的景色更是别致。

当地老百姓把水龙潭又叫做龙王潭、龙潭子。也许是文字的匮乏,或是语言难以言状,百姓们只好笼统冠于龙的色彩,以示对他的亲和和敬爱。

水龙潭是地理结构落差造成的。水在河道上走着走着,忽遇一陡峭绝壁,水由高处垂直而下,在它的冲击下,便形成一汪碧清碧清的水潭,有的绿霞霞深达数尺,不可见底;有的晶莹剔透、清澈见底。清流从上坠入潭时发出震耳轰鸣的声响,溅起浪花飞溢。周围绿树成荫,相映入潭,凉风徐徐,树叶婆娑。下方乱石小如鹅卵,大如斗屋,白哗哗一片,一截伸入水中,一截甩在露天里,其境其景,如诗如画,难以言尽。

在210国道宁陕梁家庄段的公路外,就有一个典型的水龙潭。面积约有10000多平方米,水深过人,清澈见底。上方清流从乱石如鳞的峭壁上跌入潭里,最大的一股流水已把峭壁拉开了一条宽四五尺的壕沟。峭壁两旁灌木丛林密密集结。左上角一颗水桶般粗的大柳树生于河中,千条垂丝随风摇曳,煞是抢眼。水清如镜,像美人的脸庞看一眼让人魂不守舍。露在水面外白晃晃的乱石,阳光下银光闪闪。周围环境和这潭水,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可凝结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水龙潭的美,最美要数这里的水。水晶莹剔透、致清致纯,仿佛透着灵气,看一眼让人心灵震颤、刻骨铭心。夏日来到这里,真不忍心扰乱这纯美的潭水,但那种自私的对美强烈的占有欲望以及想和它融入一体的冲动,又让人忘乎所以。我们投入了它的怀抱随心而欲畅游,想一下子把这全身的暑气连同污浊荡尽扫光。

看着水龙潭的景色,我情不禁想,美景能荡涤人的心灵。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都市的繁华和奢靡不见了,心中只有纯美。潭水洗涤了尘世的污浊,使人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美感,少了一份烦忧,让人忘却了世事的纷争和怨愁,令人气定神凝,心旷神怡。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保护区东西宽约17.3km,南北长约24.5km。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8月,保护区建立后,在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教学部门的通力配合与鼎力协助下,经过保护区全体职工的艰苦与不懈努力,在动植物资源保护、本底资源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保护区划界立标工程,为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目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正在积极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生存。2004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聘请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考察结果,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__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而且是国宝__秦岭大熊猫的理想乐园;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不愧为秦岭深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十五年义务教育  陕西宁陕县推行15年免费教育,即2011年秋季开学起,当地所有学龄前儿童可免费上幼儿园。宁陕为推行免费教育将投入财政收入的近四成,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穷县办“富教育”,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行15年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