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寺——为我的家乡安定代言
安定城西郊1.5公里,距火车站、汽车站均2公里处有座山,自马衔山蜿蜒数百里而来,与城东之凤凰山对峙,名曰西岩山。上有古寺,额曰“白碧月岩”,庄严幽寂,创建具体年月待考。占地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依山而建,雄伟壮观。为定西市城区历史悠久之古建筑,著名古刹。攀登360级石阶而上,可见一代大师赵朴初题写的“西岩寺”匾额,字迹苍劲有力、浑朴厚重。登高远眺,俯视凤城,只见四山环抱,三水环绕,高楼林立,广场宽阔,绿树成荫,路网如织,车流如水,人流如潮,一派旱塬新貌,是定西佛教旅游圣地。
西岩寺,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明天启中,僧怀萃扩增之,藏经甚富。后屡遭灾创,多次重建,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兵燹。光绪十三年(1887年),邑人复修观音、文殊、普贤殿一座,民国十九年(1920年)又毁于兵戈。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月庵大师的主持下,邑人陆续重修大雄宝殿3间、藏经楼3间、地藏殿、弥陀殿、金刚殿等5间,山门一座及僧房10余间。为弘扬佛法,二十九年春,邑人郭汉儒函请苏州报国寺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净土13代宗师)绘制佛像。报国寺妙真法师亲赴宁波购置丈二宣纸,在苏州精工绘制佛像六尊,高八尺,宽四尺,菩萨像十二尊,高五尺,宽三尺。尊尊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色调绚丽,五彩缤纷。裱成后,会宁杨思于正面题像来历,邑人陈鸿模于背面题佛菩萨圣号,悬挂于金刚诸殿,相好庄严世所希有。又请甘肃省大书法家何鸿基、金翼乾、邓宝珊、裴建准、贵薰及前翰林院编修范之杰等人为各殿书写扁额、楹联。前翰林院检讨护理、甘肃省省长杨思亦书楹联。1948年4月8日,西岩寺竣工。历时10年,除左右钟鼓楼外,基本恢复五院规模,始额曰“西岩寺”。邑之贤达康屏候、郭杰山及诸坤士为心印大师赠联曰:“继了悟孤灵诸师大畅宗风硕德令名高北斗,当刀兵水火之际重修梵宇热忱效力壮西岩。”近代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曾在此修行。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僧人被迫离开寺院。
近二十年来逐步得到恢复,二○○三年成立安定区佛教协会,二○○八年成立定西市佛教协会,西岩寺现在开放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为安定区佛教协会所在地。今寺名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原为禅宗道场,现为净土宗道场。现任主持为本觉法师,藏经阁顾问为侯印国居士。现今住持僧众发圆满菩提之愿,修清净毗尼之行,演唯识中观之教,归西方净土之乡。瞻佛光渐显,法缘广布之象,龙天欢喜,法雨普济,指日可待矣。
西岩寺现存古建筑系宫殿形式,仿唐宋结构,前檐挑角、格肩雕刻、雕梁画栋,造型精巧、堂皇壮丽,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塑像气宇轩昂,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栩栩如生,四大天王、十八罗汉惟妙惟肖,凝聚民间工匠高超技艺。院内青松挺拔、绿柏滴翠、牡丹艳丽、青烟缭绕,钟磬悠扬,远传八方,信徒如织。
寺内牡丹园尽收定西各色名贵牡丹品种,曲径通幽。花开季节,争相斗艳,娇艳欲滴,香飘四溢。牡丹仙子是定西人民喜爱的四季花神之一,仙子塑像神韵无穷。
西岩寺旁,有关帝庙檐身高啄,青瓦栉比,民众敬仰。每逢庙会,钟鼓齐鸣,管弦悠扬,四面八方顶礼膜拜,盛况空前。安定城隍庙(供文天祥)迁至西岩寺以后,每年五月十八日的庙会沿袭至今。这天,邑城四乡八村的农民赶着为隍爷许愿的羊群朝山“淋羊”(给羊头、身处浇冷水),以示神灵应验,并乞求人畜两旺,来年丰收。如今城隍庙迁至玉湖公园后,每年五月十八日的庙会仍然沿袭。
西岩寺楹联
西登古寺喜见新园乐盛世,东望城区遥瞻旧地变新颜。
烟云舒卷览胜赏,松石古淡怡远情。
西岩烟雾飞天去,东苑风华匝地来。
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座上慧风生。
西岩山于1998年被甘肃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B等森林公园。西岩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沟壑纵横,地势陡峭险峻,建筑宏伟,文物风景可观,森林葱郁。公园自1983年修建以来,先后投资250多万元,现已建成集公园管理区、花卉种植区、风景游览区、森林旅游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西岩山省级森林公园以绿化为主线,以佛教建筑为衬托,已建成公园管理区、花卉种植区、风景游览区、森林旅游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亭榭楼台,随处可见,是一个休闲娱乐、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游人流连忘返。
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至山巅,豁然开阔,有惠源寺,属佛教密宗流派。华严殿雄伟高大,彰显明清建筑风格,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宗喀巴大师塑像威严端庄,神态凝重,拜谒者络绎不绝。诵经堂吸纳藏传佛教建筑及古今建筑风格,造型华丽。
定西人民多方集资修筑盘山道路,铺建登山石基道及铁栏杆,增设亭台、喷泉,雕塑造像,,新建牡丹园、玫瑰园,栽植树木、花草等多处景观供游人赏花休闲,牡丹争妍、玫瑰吐蕊、花团锦簇、绿阴如织、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游人似潮,成为定西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