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鼓楼

旅游

互助鼓楼

位于湟水河谷地的互助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互助县威远镇宋代时称为“牧马营”,明嘉靖十四年,改名为威远堡。明代中叶后,威远堡成为军事要塞,鼓楼为军事设施的地位日益显著。

威远堡鼓楼为歇山式十字型木质结构建筑。工艺精巧,结构玲珑,雕梁画栋,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共有3层,高18.9米,宽度为14.9米,正方形底座,建筑面积165.12平方米。楼体的檐柱、门窗上均有精致的雕刻或彩绘。整栋楼高大庄重、飞檐斗拱、气势雄伟。

随着岁月的流逝,鼓楼的军事功能日益淡化,而文化价值显现了出来。

互助县自古便有青稞酒乡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互助青稞酒已经成了青海省最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在设计互助青稞酒的商标时,鼓楼的形象成为了互助人普遍认同的选择,随着互助青稞酒的芳香,鼓楼也成为了互助的“形象大使”。

2009年随着环湖赛的临近,互助县迎接赛事的氛围更加浓厚,作为彩虹故乡的象征性建筑的威远镇鼓楼,也被打扮的分外漂亮。  1600多个大红灯笼组成的灯笼墙,展示了红红火火、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鼓楼四周用上万朵绢花组成了“中国土族,彩虹故乡”、“七彩互助,浪漫酒城”、“激情环湖,相约互助”等32个造型别致、醒目的绢花字牌。同时,在字牌下方用上万朵“红、黄、绿”颜色的绢花组成一个个花坛,体现了第八届环湖赛“绿色、人文、和谐”主题理念。红红的灯笼墙、醒目的字牌、和谐的花坛为环湖赛营造出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