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县西南,距成都市区3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小城镇”。
1 概述
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黄龙溪位于成都双流县西南部府河、鹿溪河交汇处;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 地理位置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海拔450米至520米,北纬30.17°、东经103.58°,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距华阳镇28公里、东临本县籍田镇、西北面与新津接址、西南面紧邻眉山地区彭山县。锦江自北由成都流入,贯穿黄龙溪古镇域,并在黄龙溪古镇区东面纳入支流鹿溪河,组成镇域内的主要水系。
3 自然气候
黄龙溪镇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6.3℃,全年无霜期287天,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明。镇域整体地势起伏舒缓,略向南倾,地形坡度1.5%,全镇林木覆盖率29.6%。
4 旅游景区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构成了黄龙溪古镇的旅游特色。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 3.12 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 1.37 万平方米。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组成了充满魅力的黄龙溪,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充满旅游特色的黄龙溪。这里,是一个山、水、城为一体的水乡古镇;一个集古、韵、趣为一体的人文古镇;一个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人居环境构想的宜居古镇;一个再现昔日水运繁荣,重塑“清明上河图”盛世繁荣的现代古镇。
5 旅游指南
5.1 交通信息
成都至黄龙溪42公里。新南门汽车站每日有到华阳的班车数班,可从华阳乘到黄龙溪的班车。各旅行社都有汽车到黄龙溪。 沿途路况: 从成都至华阳再到黄龙溪古镇,全程为双车道水泥公路,路况很好,车票约为6.5元。
5.2 美食信息
古镇内有很多小饭馆,出售的炸小鱼、小虾味道鲜美独特,适合小酌。古镇传统的石磨豆腐、黄辣丁、酥皮肘子、各种江鱼等,都是不可不尝的特色美食。古镇里的自制豆豉很有特点,这种豆豉的包装很有观赏性,绝大多数是家庭手工制作。黄豆蒸熟加进盐等调味品,用干竹叶包好,用麻绳扎口,12只扎成一捆,然后挂在灶台上方让烟熏烤一定时日,再挂到室外晒干即成。
6 周边线路
黄龙溪距成都只有30公里,人民南路南延线通车后,从成都到黄龙溪只需20分钟路程;而随着府河的通航,从水路到黄龙溪,沿途可欣赏到川西坝子的田园风光,将更有一番风味。不仅如此,一条黄金旅游线也将呼之欲出:黄龙溪(双流)———仙女山(彭山)———乐山将连成一线。
黄龙溪是诱人的古镇。但这座古镇还需要不断地完美。从1992年开始,当地政府投入了上亿元,对黄龙溪的基础设施加大了建设力度,但这还远远不够。
据双流分管旅游的副县长曾敏介绍,黄龙溪镇是一个集山、水、城一体的水乡城市,她本身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构想。因此,一定要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一方面要在“古”字上下功夫,保持古镇的天然魅力;一方面要在“水”字上下功夫,只有水才能给万物以灵气。今后10年内,当地政府将加大古镇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力度,拟在古镇外围恢复古河道,建成人工湖与府河相通,将古镇建成一个岛,使古镇具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成为一座让世人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
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黄龙溪这座川西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镇处在成都府河旅游线的精华地———“历史篇”和“自然篇”的交汇处。九五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095亿人次,旅游总产值达5.28亿元。我们相信,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随着双(双流)黄(黄龙溪)路、藉(藉田)黄(黄龙溪)路和府河整治通航,该镇人工湖、烧火龙广场的建成,届时,黄龙溪这座古镇定会成为一朵盛开的、光彩夺目的玫瑰。
7 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即鹿溪河)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八百大臣以此征兆向刘备谏言,刘遂登皇位,蜀汉政权诞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见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
黄龙溪古称赤水,据《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千载古镇,经历住了历史的激荡,依旧伫立于江边,至今仍以一个守望者的姿态,守护着古镇的人们,呼唤着外出待归的渔船。
千年水运古码头,桨声灯影夜不收。两江从此合流,潮平两岸赛龙舟。锦江由此低回婉转,风正一帆,直下乐山。无论是诸葛屯兵,三分天下,还是千人揖手,渔樵人家,历史烟云,王气尽收。古镇今夕何夕,古榕树下,弹三花,黄龙溪一放大,就是成都人最生活的水木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