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文章,对于喜欢登高的朋友来说,是一道好菜哟~因为这次要介绍的,是山西有名的绵山!
首先呢,先给不了解绵山的朋友科普一下知识。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现在大家应该有点轮廓了吧,那么现在就跟着我对它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吧!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来,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独资修复开发绵山。目前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张壁古堡、洪山源神泉及古陶瓷遗址、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同时它又与沁源灵空山、灵石石膏山形成一个地域辽阔,各具特色的“旅游金三角”。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冬夏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是一个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并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绵山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夏温差较大,6月--10月平均气温为2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以上介绍了绵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下面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两处景观。
大罗宫
大罗宫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美妙的传说。相传这里是春秋晋国介之推当年所看到的“大罗仙境”。“三清上,曰大罗”。道教认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层为大罗天。大罗宫之意就是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绵山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我们现在看到的庞大建筑群是近年复修的。主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群总面积共达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曾有人撰文称其“可与布达拉宫媲美”,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抱腹岩
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岩内有云峰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建筑风格可与悬空寺相媲美,虽历经沧桑仍保留至今。历史上,云峰寺名称多有变化,时而称为抱腹寺,因其建于绵山最大的抱腹岩内而得名;时而称为云峰寺,因其位于绵山峭壁之上,云雾起时常被封锁于浩渺之中而得名;时而称为大岩寺,因抱腹岩之大容庙宇近百间而得名。
好啦,今天绵山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果想了解关于它旅游信息,就看我的下期文章喽!
山西美景——绵山(一)
上一篇:老厂竹海
下一篇: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