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旅游

旅游

凤山旅游

广西凤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境内,总面积415平方公里,由三门海天窗群旅游景区、江洲仙人桥旅游景区、穿龙岩旅游景区、鸳鸯泉旅游景区、恒里暗滩旅游景区五大景区组成,公园以岩溶地质为特征,分布有岩溶峰丛、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竖井、天坑、天生桥、边缘坡立谷、溶蚀洼地等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是我国岩溶地质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类型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厅堂数量教多、密度较大的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有:国内第三长的地下洞穴长廓——江洲地下长廊,已测长度37公里,预计长度超过90公里,廊道内拥有世界一流的洞穴景观,如洞中湖泊、瀑布、峡谷、天窗、钟乳石林等,入口处为江洲仙人桥峡谷,与中国跨度第二的天生桥紧紧相连。世界第一高的洞穴廊道——马王洞廊道,高度超过150m,宽80—160m,连续长度达2km的水平洞穴廊道;密集和大型的溶洞群系统——环凤城大型洞穴系统,园区内已发现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洞穴厅堂有7个,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5个。溶洞内以高大石笋为代表的洞穴化学沉积物世界罕见。鸳鸯洞内有数以千计的石笋,其中两根石笋的高度达到36.4米和29.米,是世界最高大石笋之一。 以群体方式出现的地下河天窗、天坑——三门海天窗天窗群。景区3000米内连续出现7个规模甚大、景观优美的天窗,洞、水、天三位一体,边壁参天古榕、藤蔓缠绕,垂直丛生的钟乳石和大量的生物岩溶景观,秀丽、幽雅跃然而出,令人赏心悦目,是世界上决无仅有的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被国际洞穴科学协会确认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天坑旅游。凤山国家岩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中)凤山县境内具有规模宏大,品位高、种类齐全的自然旅游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41%,县内西北、东南部峰丛林立,千姿百态,构成了奇妙、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其间岩溶溶洞广泛 发育,形态多样,层次分明,由千万年岩溶作用形成的天生桥群雄伟壮观;地下河流曲折变幻,凤山的主要河流由东西部溶洞暗河汇流形成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长寿盘阳河的源头在坡心村)。该区域(包括巴马县、百色乐业县)多处发现天坑地洞群,最大天坑直径达千米;凤山岩溶溶洞、天坑、天生桥、地下河的形成记录了云贵高原南缘岩溶地貌演化变迁的史实,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凤山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日均气温19.2℃,非常适宜休闲、避暑、度假。主要旅游景点(国家地质公园内):三门海天窗群风景区、穿龙岩风景区、鸳鸯泉风景区、天生桥群(江洲仙人桥、蚂拐洞天生桥)和石马湖、梦娥蓝靛瑶民俗风情园及其民俗村落,它们集观赏、科学考察、探险、保健为一体,具有现代旅游的特点。三门海天窗群风景区(原名:坡心水源洞):(官方资料)又叫作水源洞、寿源洞,距县城西南面22km,为盘阳河上游坡心河的源头,所在地域属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地貌,群峰耸立,成片连绵,洼地高程在429m,山区峰顶高程在600m以上。天窗,是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三门海天窗群是坡心地下河出口,为四个紧连的塌陷型天窗(共七个天窗),象这样短距离的地下河段出现如此密集的串珠状塌陷天窗,构成洞、水、天一体景观,目前乘船只能到达三个天窗,被称作“三湖三洞”、“中华三洞天”,总面积25000m²,长度为690m(主洞水洞进深),从东南向西北曲折延伸,洞外水流湍急,洞内水平如镜,采光、透气良好。三门海天窗群主要分布有下石炭流,下石炭流为一套中、浅海相沿积的碳酸盐岩。该地层分布范围大,主要为中厚层灰、灰黑色致密灰岩、白云岩及砂页岩。碳酸盐岩喀斯特发育强烈。三门海就发育在该层位中,该地层富水性中等至丰富。洞口一参天古榕临水而立,平添几分古雅、幽静。从洞口乘舟入洞,洞厅长约40-50m,宽约30m,舟随壁转,眼前豁然敞亮,一通天深潭,四面绝壁,绿树环绕,便是第一天窗,潭水被称为玉妆湖,面积4900m²,水深18m。湖旁有一旱洞,宽大错落,曾经有人居住,现在村民养牛其中,阴凉干爽。洞长50m,最宽处30m,最高16m左右。顺三门海主洞向右沿壁行舟经过92m的天然拱道进入第二天窗和莲花湖,湖四周青藤攀援,湖水翠绿。湖畔堆积了从山上冲下的土壤,形成了局部的坡地,生长着竹、芭蕉、野芋等植物。再经西面岩口,进入“内潭”,洞内一片漆黑,面积640m²,长约60m,洞内水深幽静,仿佛置身于水底龙宫。继续往南驾舟,便到第三个天窗,湖为金银湖,湖面2320m²,湖水深30m,其四壁更为峻峭,植被繁茂,藤萝悬挂,野趣盎然。湖的右侧有一旱洞,有小溪流出,步行1个半小时可由雷劈岩后山崖下出洞。三门海内的岩石基本稳定,温度常年保持在16.5-21.0℃,湿度40%左右,气候宜人。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幔、石幕生长发育丰富,观赏价值较高。三门海地下河水质达到国家二级地表水,除6、7、8月洪水期泛黄之外,其余月份水质清澈。洞内水生动物丰富,比较多的有油鱼、鲤鱼、鲢鱼、青鱼、鲫鱼、鳝鱼、鲶鱼、鲮鱼、岩鱼、竹鱼、油鱼、黄肩鱼、鲛鱼、香榄鱼、花榄鱼、老鼠鱼、花鳅等。当地村民在天井岩石四周挂钩,钩饵为树叶,夜挂朝收,潭中鱼在没人时,跃出水面咬吃树叶,就被钩挂在岩石上,实是一奇观。三门海天窗群是凤山最具潜力、旅游资源价值最高的旅游资源。(作者系凤山县旅游局局长***)三门海天窗群,由大大小小七个天窗串联构成,呈现北斗七星状。景区由坡心河、水源洞、飞龙洞、南天门、雷劈岩、社更天桥等景点组成。三门海风景区以山奇、水秀、洞秘、自然原生态等特点,而令人神往。坡心河其实是一条暗河,只是在坡心村露出形成坡心河,它由凤山境内的平乐、金牙、江洲三支暗流汇集而成,地下流程50多公里,平均流量5.1立方米/秒,是广西流量最大且流程最长的溶洞暗河。坡心河全程60多公里,地下暗流蜿蜒曲折,偶尔出露明流,形成规模宏大,神奇多彩的岩溶景观和地下水群景观。坡心河从三门海水源洞流出明流,在松仁谷地再词流入地下。坡心河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的源头。沿河两岸景观绮丽、气候宜人,环境幽雅负氧离子达2-5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健康长寿,水源边共300多人口的三个村寨就有长寿老人12人,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4人。沿河一带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胜地。水源洞是坡心河风景区的一绝,传说古时候洞内深潭栖息着一头体形宠大的犀牛,困洞口窄小无法外出而经常晨潭中出没,故而也称“犀牛宫”。水源洞全长690米,潭深16-30米,为地下河连体天窗,人称“中华三洞天”,洞外流水哗哗,洞内不见急流涌出。驶船游览,洞内水平如镜,沿途三暗三明,暗处如水底龙宫,明处如见通天潭,洞中水,水中洞,水转山移,水啮山穿。四周悬崖险峻,壁上岩溶景观千奇百怪,引人入迷。坡心河西面飞龙洞和南天门也别具一格。两河与水源洞相连,飞龙洞为天生桥型,跨度约70米,宽、高各150米,桥底为流往水源洞的暗河,水深不可测,洞中四壁石笋、石幔遍布,形态各异,妙趣横生。南天门山峰挺拔,直指苍穹,洞口端正四方,洞中不连珠三洞,入口便为大天坑,直径约200米,深约200米,坑底为幽幽深潭,潭水经地下暗河由水源洞流出,沿天坑边缘擦行,可入内洞,洞内左右岩厅宽敞,左厅约3000平方米,右厅约2000平方米,洞内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更为奇妙的是左厅内俨然有一座仙人桥,跨度约60米。仙桥下巨大黄色石乳耸立,似皇宫金塔,雄伟壮观。据说深处还有暗河瀑布。 雷劈岩距离水源洞600米,天然耸立的巨大石板高约70米,宽15米,厚4米,它在民间有着一段“仙人架桥为民造福”的故事传说。坡心水源洞风景区以其神秘的色彩,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和新闻界的关注,1987年中英岩溶探险专家在此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1992年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对坡心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作了宣传报道,并且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自97年以来就有近5万名游客到风景区观光浏览游览。自景区开放以来,已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摄影师来此采风、研究。穿龙岩风景区:穿龙岩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面,由穿龙岩、雷峰古寺、美人睡山、土官古墓群等景点组成。该景区中有中国唯一的洞穴地质标本博物馆。鸳鸯洞位于凤山县城东面,凤凰山腰,海拔700余米,为云贵高原南缘岩溶中高位双层溶洞,洞长480米,最宽处320米 岩厅最高点52米,岩厅面积1.2万平方米,从洞口进入便是第一层洞,游程迂回全长1200米,它的形成,集自然美学观赏价值和极高的科学考 察研究价值于一体,观赏性在于岩厅乳石峥嵘,气势恢宏,奇石造形精妙,宏大之处,景含群山之状,石笋高达三十余米,气势磅礴,有如龙 腾虎跃,巨龙盘绕,大瀑奔流,有奇浪飞溅,鸳鸯戏水,银碟飞舞,各种象形造形,栩栩如生,深邃幽远,尤以松果状石笋为主要特色。洞口 景观秀丽,仰可手指日月,腑可畅饮鸳鸯泉。鸳鸯洞的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在于反映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和人类发各时期的生态环境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家杨颖瑜对此洞评价很高,认为鸳鸯洞的品位相当高,可与巴马县的百魔洞相提并论(本人认为比之有过,因其洞穴系统并未开放完全、西西里洞也在鸳鸯洞中,并未开发),洞中松果状石笋林,在全国也是称得上一流的。并认为鸳鸯洞的开发潜力很大,前景可观。广西区旅游局规划处杨永德处长于1998年10月专程到鸳鸯洞考 察,称洞中景色为天下奇观,并以溶洞走向和洞物分析的科考方式考察此洞,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古时代,岩溶发育的痕迹,洞中石笋颜 色的层次变化,可记录云贵高原各个时期生态环境的特征。1998年12月,日本三名岩溶专家时考察时,认为此洞很有科学考察价值。1998年3月 ,鸳鸯洞被凤山县旅游资源调查组考察发现后,立即组织开发,由于洞景独特,交通便利,旅游开发基础好,2008年更因其奇异的自然现象受到包括央视、广西电视台的专题报道(见科技博览:鸳鸯泉之迷),几年来,已有近10余万名中外游客慕名游览,鸳鸯洞已名流区内外,它将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石马湖:石马湖是广西凤山县最大的高山天然湖泊,湖面海拔640米,冬季湖面为100公顷。夏季湖面为150公顷。石马湖是由一条地表河流直入下牙溶洞,因地表冲积物堵塞落水处,水位提高而形成,这是喀斯特地貌中规模较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大自然景观。石马湖面宽广,绿波荡漾,水光潋滟,四周群峰环绕,酷似一排排骏马奔腾。湖岸壮族古式木楼风格别俱,铜鼓声声,别有一番民族风情。舟行其间,船移景换,使人赏恼悦目,加之岩洞水下半泡的石马及其唤人诗意的故事传说,令人犹如置身于梦幻的水乡泽国之中。江洲仙人桥景区:江洲仙人桥位于县城西南方向60公里的江洲瑶族乡凤平村。传说这是一位仙女下凡与凡夫对歌,被江洲河及公路穿过其下,俨然像一座天然拱桥。天桥跨度约118米,宽约76米,高约58米。桥拱下面石乳倒挂,青藤攀援,秀丽壮观,桥底两端有供游览的天然岩洞,有明代建筑物“永宁寺"遗址,有光绪三十四年立的“百色分司王示”石碑。清朝时期,田州土府名士将此桥题为“孔滴清岚”,是田州八景之一。行人到此,对这天然美景,无不拍手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