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寺位于四川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阆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占地1.3万平方米,富有浓重的伊斯兰色彩。从巴巴寺街西头踏石级上行百余步,便可见一道山门。山门上“久照亭”,“真一还真”两道匾额,赫然入目。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 。
巴巴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蟠龙山南麓,为伊斯兰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西来上人”)的墓地。巴巴寺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伊斯兰寺院建筑之首。据寺内墓碑记载:阿卜董拉希是阿拉伯麦加城人,康熙二十三年随川北镇台左都督马子云来阆中传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死于阆中。阆中巴巴寺自此成为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穆斯林的圣地。 “巴巴”,即为阿拉伯语“祖先”、“祖师”的意思。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孙华哲·阿卜董拉希,从甘肃、陕西来到阆中传教,阆中川北镇总兵马子云待为师长,让他定居在铁塔寺(古城东门北侧)。这位“西来上人”神形古健,状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工诗歌。他同马子云常游蟠龙山,见南麓处居蟠龙山龙脉之首,便卜阴宅(坟地)于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静一与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将其安葬于内,并命 侧门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经教民规定,由河州、汉中等地派阿訇轮流守护,已历300余年。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常有川、陕、甘、青、宁等地的穆斯林前来朝拜。
巴巴寺悬挂在山门上的“久照亭”匾额系清朝川北道总督马镇国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题写,已在巴巴寺悬挂了240多年。该匾额宽55厘米、高135厘米、字径30厘米,为镂空雕刻,工艺考究精致,匾中雕有几条金龙盘绕,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被誉为“镇寺之宝”,属国家二级文物。不幸于2006年7月22日凌晨是被盗,所幸被盗20天的金匾,在当地民警不辞辛苦之下终于完璧归赵,使得国家文物得于完好保存,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