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家乡,首先我要介绍两个游玩地点。
冀南烈士陵园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冀南行署于1946年3月1日决定修建冀南区烈士陵园。冀南烈士陵园在我国属建园较早的烈士陵园之一。它坐落在河北省南宫市,陵园占地253940平方米。种植风景树30种,23000余棵,现已建成一座风景优雅,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园林。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列入“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原冀南行政公署主任-同志的题字:“冀南区烈士陵园”。距牌坊西260米处是陵园大门,进入陵园在柏油路中段两侧各有一组八路军和民兵抗击日寇的大型塑像,再现了抗日军民奋杀倭寇,举世惊风雷,亢奋激越的光辉形象。再往西,柏油路北侧是耸立于陵园中心雄伟的主体建筑——冀南烈士纪念塔。塔高29.5米,建筑面积384.895平方米,塔盘呈圆形,用7000块青石砌成,直径35米,分上下两层平台,平台四周是精心装饰的水磨石栏杆。塔身南面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塔北面刻有-同志的题字:“冀南烈士纪念塔”。
冀南人民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传统,在中国0的影响下,于1925年先后在邢台四师、大名七师、冀县六师建立了0党组织,从此点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1935年历时一年多的“冀南农民武装-”,波澜壮阔,声势浩大,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二九师开赴冀南,开创了中国敌后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并于1938年8月建立抗日政府冀南行政公署,为其它平原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创造了经验。1939年初,陈庚将军指挥的香城固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被-誉为“平原模范游击战”,并作为著名战役写入军史。-、-、-在冀南的艰苦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为取得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冀南人民为保卫胜利果实,争取全国解放,踊跃参军参战,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奔赴前线,后方发展生产,节衣缩食,把大批的粮食、衣服、鞋袜等物品,源源不断地送上前方。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冀南人民以5万多名优秀儿女的生命,换来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换来了幸福美好的今天。
南北旧城村
南宫的旧城最早是西汉时建的,在现在的南北旧城村。它原来是什么模样,我们说不清了,我们且不去管他。现在的南宫旧城在飞凤岗,东、北、南三面联着新城,他原来又是什么模样,徜徉其间的老街,游走静寂的古旧胡同,再看看路边,三三两两在树荫里下棋的老家伙们,蓦然,嗅到了些这座老城原来的味道!
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因城南旧堤年久失修,城墙、祠庙、民舍尽被衡漳之水淹没。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南宫县城迁建“飞凤岗”,屡经增筑,城固池深,街巷整齐,突出特点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四角相等,每面长度均为1公里,城内建筑占地面积一平方公里。四条大街以十字街口为中心,正通东、西、南、北四门,各街长500米,宽广笔直。十字街口为县城中心,也是最高点,人站在此处,其视线与四门城楼顶平齐;其它街道的规划也整齐划一,疏密有致,相互对称,显示出严整科学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南宫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流传谚语:“北京到南京,县城属南宫”。
网络营销能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