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城隍庙

旅游

武功城隍庙

  每到过年、过节、高考中考前期城隍庙里都是人山人海,基本都是父母带着子女来这里孩子祈福。城隍庙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盛誉,很灵验,记得小时候我的堂兄堂姐也去过。
城隍庙又称文庙。始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西靠稷山,东临漆水,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县城迁至位于陇海线上交通便利的普集镇,老县城降格为武功镇。武功县城隍庙始建于宋、元年间,明代成化年间,知县高璲重修。正德初,知县谷钟仁继修。万历四十一年,知县李舒芳再修。清乾隆五十二年知县田灏,嘉庆二年知县朱士蛟又大加修整。至民国时期,规模为庙门前有结构精巧的三间木牌坊,两侧置铁、石巨狮各一对。大门内东、西两廊陪殿各三间,中央为重檐歇山项戏楼三间,戏楼两侧分别有钟、鼓楼各一间。西进有两廊殿各五间,再进为献殿、正殿和寝殿各五间。宋崇宁元年县令赵茂曾始建,元代县令王君、杜渊相继修葺。明洪武初年至清光绪年间,曾多次作过重修和补修。内有大成殿、东西厢、戟门、棂星门、崇圣宫、东西斋户以及名宦祠、乡贤祠等共约50余间,气势宏伟,是历代祭祀孔子的殿堂。民国年间曾为县警察局和“三青团”武功分部占用。建国后是中共武功县委机关驻地,1958年后成为武功公社(镇)机关驻地。
周围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慕名而来,为了子女的前途、平安都不辞辛劳。父母对于子女都有深深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