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庙(有的地方或称禹王宫)是纪念大禹的祠宇,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大禹在远古历史中,至少在水事活动中,具有保护神的地位,禹王庙和关帝庙一样,在民众心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建有禹王庙,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夏禹肇迹处的纪念性禹庙,如石泉禹庙,以禹生于石纽而建;重庆涂山禹庙,以禹娶涂女而建。其二是崇德报功,具有德教功能性的禹庙,如四川的成都禹庙,忠县禹庙,奉节禹庙等。其三是指清代由外来移民所新造的“会馆式”庙宇,如南充禹王宫。
河南禹州市禹王庙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禹山以东。 "禹王庙"又叫"拉王庙",相传远古时期,这里一片汪洋,海眼出水,泛滥成灾,大禹搬来此山,区住海眼,制服水患,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力,上神从别处拉来一座大殿,说时夜清晨,家家牛都累得倒地不起,大汗淋淋,主人以为牛病了,用手摸嘴,取出一个大元宝,乃上帝用牛拉庙所赐,后才发现,山上平地升起一座庙宇,故又叫"拉王庙"。老人都记得,在禹王庙东侧过去每到夏天雨季,半山坡上山泉喷发,传说是海眼从山缝里嘣出的清泉。西炉村东头有一口水井,供全村人食用,天再旱从来未干涸过。传说打通了海眼细脉。后经世人不断扩建建成气势宏大的禹王庙。文化革命前曾为西炉村中学校地。文化革命"禹王庙"已被毁于一旦。现经崔光涛等人重建,仿照原样建成"禹王庙"。新建前后、正、中三座大殿,供有禹王、药王、菩萨、祖母等神,每月初一、十五,香烟缭绕,香客不断。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称禹为"禹王大帝"的纪念庙宇,这为印证禹州是大禹活动中心的地位.
人们为了纪念夏禹在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建立了禹王庙。禹王庙原先的规模较为宏大,有大殿、二殿、廊房、门庭等建筑。殿内供奉着夏禹及夏启两尊神像。
禹王宫
王宫在安徽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史载:“禹会诸侯于涂山”,一般即指此。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在此立庙祀。庙始建于唐之前,具体年代不详,元大德年间”学正吴文魁《重修禹王庙记》云:“涂山严严气象,禹以神功灵德,庙食此山,其来久矣,唐大臣狄梁公(仁杰),天下正人也,毁诸淫祀二千七百余所,而禹庙巍然独存。”
能力秀网址链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