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禅寺,位于北龙港镇顺北村(原岳河居委会徐家弯村)境内,原名东岳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至嘉庆十年修缮完毕。该寺占地面积7亩、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是北龙港镇境内最大庙寺,威望崇高,与建湖西阳村泰山寺齐名,据老人们说,人去世后,要先到东岳庙领取签票,后发配到泰山寺十殿阎君处受审,故有“先走东岳庙,后到西阳村”的说法。
相传洪武四年,由于洪涝灾害,导致青峰闸倒塌,海水倒灌,盐阜地区一片汪洋,人们发现有一只大木箱逆流而上,漂到徐家湾村后就再也不动了,于是,当地人就把它打捞上来,发现里面有东岳神像一尊、烛台一对、神鞭一只。当时,由于徐家湾村后一片洼地,没有庙址,遂在离徐家湾不远的北龙村筹资建庙,那为何又建在岳河境内了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过去北龙港是水荡地区,沟河港叉密布,出门无船不行。据传,北龙村东岳庙建成不久,在徐家湾村后(原木箱漂流处)看到一个相貌清奇、仪表不俗的人要求船家送他到北龙东岳庙,船主向他要船资20个铜板,那人说进庙再给钱,船主随其进庙,发现人一闪不见了,庙内仅有东岳神像,再看香案上放有20个铜板,于是人们以为东岳大帝要把庙寺搬迁到徐家湾,广大善男信女就自发地从外地运土填塘。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现在的庙址,至此,当地就没有再发生灾难瘟疫,就连民国二十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也未曾波及此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为阻止盘踞在沙沟的日寇汽艇入侵扫荡,当地抗日军民拆毁了大殿用来填塞庙前的马前沟。1977年4月23日,一场特大的龙卷风又将该庙的残墙余舍夷为平地,从此东岳庙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应广大佛徒要求,经县佛教协会同意,在原东岳庙基地上复建庙寺。1993年10月建成前殿(现为中殿),1995年10月被县宗教局批准为注册佛教活动场所,并更名为广福寺。1998年4月,建成大雄宝殿。200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由上海龙华寺副主持释性安大和尚主持佛像开光。2001年春建成天王殿。2003年11月经县宗教局批准更名为东岳禅寺。2004年又于东西厢房各开辟一间为地藏殿和三圣殿,2005年将东南侧的小偏殿改为土地神殿。另有厢房5间,厨房三间。寺内现有佛像37尊,2003年新增铜钟一座,罗汉像十八尊,但令人遗憾的是,原寺内刻有“圣旨”二字及图案的汉白玉石刻于2004年春至2005年5月期间流失。
近几年来,寺里的僧人是换了一茬又一茬,2003年8月县宗教局委派从上海玉佛寺的清德主持广福寺的日常事务,并有随从的清弘、清发等二人。2005年5月更换慧如为主持、随从妙琪,护院周福江老人。每届香火,寺内香客游人如织,香火十分旺盛。